A27:阳光天地
     
本版列表新闻
~~~——记市第四聋校舞蹈队的两位老师
~~~——记市第四聋校舞蹈队的两位老师
~~~——记市第四聋校舞蹈队的两位老师
~~~——记市第四聋校舞蹈队的两位老师
~~~——记市第四聋校舞蹈队的两位老师
~~~——记市第四聋校舞蹈队的两位老师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舞蹈手语”教聋孩跳舞
——记市第四聋校舞蹈队的两位老师
李先元 江跃中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坐落在黄浦区重庆南路上的市第四聋校舞蹈队20多个听力障碍学生,在老师们的特殊手语指导下,“踩”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

  编成独特“舞蹈手语”

  韩佳嘉老师个子高高的,从华师大综合艺术舞蹈系一毕业就来到第四聋校,负责音乐课程的教学。

  聋校共有80多名不同程度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学校从各个年级抽出20多名对舞蹈感兴趣的同学组成了舞蹈队。同学们大多几乎听不见声音,在带领孩子们参加演出时,现场音乐的节奏、紧凑的节目安排,使得韩老师和学生手语交流的时间很短促。口头一句话的内容,往往手语需要打出一长串的手势,才能完整表达,常常是刚刚一句话的手语打出,歌词却已经过了两句。由此,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知道含义的“舞蹈手语”就应运而生,一个动作代表一个节拍,学生们应着手势的变化,随着节奏的改变,跳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

  敲开无声世界大门

  陈敏老师原来是上海一所普通学校的音乐老师,进入第四聋校后,主动挑起律动课和舞蹈课这两门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最为困难的课程。

  学生们只能听到一点点声音甚至完全听不到,对音乐缺乏具体的概念,陈老师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先是在每周两次的律动课上反复用一张张图片做的认知卡,“鼓”“踏鼓”“节拍”等让学生脑子中有个印象;再是把鼓拿到班级里,一边敲鼓,一边让学生把手放到鼓面上,感受鼓面在敲动时产生的震动。“他们虽然听力困难,但是能够感受到打鼓产生的音波。这就是他们无声世界的音符。”通过鼓面震动的不断变化,陈老师渐渐让同学们知晓、明白了什么是音乐的节奏。

  接下来,就是最难的舞蹈教授环节。学生听不到音乐,就没节奏感,跳舞时很容易快一拍或是慢几拍。通过特殊的辅导后,现在基本每一个学生的动作都跟上了节拍,找对了节奏。

  在两位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舞蹈队的孩子们取得了多项佳绩:参加上海市盲聋学校文艺汇演;代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黄浦区分会献演《感恩的心》;参与上海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演出……当掌声响起时,看到孩子和家长们脸上绽放出的欣喜笑容,两位老师的心里也涌起一股成就感。 

  通讯员 李先元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市场之窗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广告
学漫画印版画“交关有意思”
“阳光特奥进社区”
残疾人“验收” 意见更“贴肉”
面对面沟通 应聘“有感觉”
创“舞蹈手语”教聋孩跳舞
残联帮出头 律师来援手
新民晚报阳光天地A27创“舞蹈手语”教聋孩跳舞 2013-11-26 2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