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上海的公厕数量比较少。”汪浩分析,一方面,因为上海的老城区面积小,没有私家卫生间的里弄已经很少了;另一方面,也和很多公共服务机构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有关。“就拿我住的小区来说,是2009年新建的,小区门口就有居委会,可是居委会厕所不对外开放,附近还贴着‘请不要随地大小便’的标语。”汪浩分析,标语可以理解为少数市民素质不高,但换个角度看,也是由于小区没有给大家提供足够方便。“如果有地方上厕所,谁愿意随地呢。所以,要给上海公厕提建议,首先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务机构卫生设施的对外开放程度。”
另外,汪浩指出,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需要提高。“比如,轨道交通站点内的公厕,一是提供的服务有限,我就从来没有看到过保洁人员;二是厕位数量也有限,比如四线换乘站点世纪大道,只在6号线那里设置了一个公厕。”
第三,从设计的角度考虑,他认为,目前上海公厕的标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上海公厕指示标识的数量和清晰度都有待提高。”汪浩说,在指示系统的设计应用上,上海地铁是很好的榜样,有专门的标识,地面上有明显指示牌,不同线路有色彩区分,设计上也各有特色。
“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的公厕就专门设计了男女小人,我们也可以尝试换掉现有的男女标识形象,换成活泼的卡通元素。另外,可以用色彩做模块化区分,不同区域或不同用途的厕所用不同颜色的地砖、墙面颜色标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