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绅董集资在南市侯家路建了华界首座公有公厕。1917年,法租界老西门公有公厕实行承包经营,推行售纸收费专人保洁模式,市区公厕纷纷效仿。
解放初期,市卫生局根据市区厕少人多的情况,继续允许市区私有公厕开放。同时,在棚户和市郊结合地区,大批建造不售纸的活动、简易公厕。
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率先设计编绘了我国第一套公厕定型图。
80年代,公厕保洁管理规定和公厕分级保洁管理标准相继出台。市区新、改建公厕,普遍加装自来水龙头。1984年到1992年,市区新、改建公厕1013座,是上海有史以来建设投资最多、建厕质量最好的时期。1995年后,五星级公厕、太阳能公厕相继出现。
90年代末,上海自主研发我国第一台投币自控水冲式活动厕所。以迎接世博会为契机,上海成功研发国内第一款利用集装箱建设的箱体组合装配式公厕、第一台大型拖挂式活动厕所和拉臂式活动厕所,极大推进公厕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力度。上海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具有法人资质的公厕专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