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12月3日电 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拜登3日呼吁中日两国构筑危机管理机制和富有成效的对话渠道。
拜登当晚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后说,中日两国有必要构筑危机管理机制和富有成效的对话渠道,以缓解地区紧张局势,避免因误判引发的冲突。
他还表示,美日同盟是东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础,两国要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合作。
日本媒体说,日本原计划在拜登访日之际,就共同要求中国撤回防空识别区达成书面共识,但美国并未回应。
拜登2日晚抵达日本,4日前往中国,此后还将访问韩国。
美国副总统拜登2日起访问日本、中国、韩国三个东亚国家,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和新华社国际问题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代表美国回归亚太的拜登东亚之行。
稳住中国安慰日韩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认为,拜登东亚之行会遵循美国重返亚洲、掣肘政策的方针,但美国将宣称这一方针系全方位,并非针对任何国家,核心看点一定是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
沈丁立说:“美国不支持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但也不是全都反对,关键是讨论出中国与日本防空识别区重叠部分的处理办法。美国不希望再出现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也不希望中日间发生此事。所以美国民航飞经防空识别区向中国报备,美国也会建议日本这么做。”
沈丁立说,美国期望以最低成本“管理”世界,不愿见到各国间“擦枪走火”,最有可能的做法是在政治上稳住中国、安慰日韩,同时军事上限制日本,不让日本过于莽撞。
聚焦合作少谈分歧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认为,中国将把拜登访华当作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初始的重要步骤来对待,中国领导人将和拜登坦率交流两国之间的合作及分歧,希望访问能够聚焦于中美经济合作、伊朗问题合作、朝鲜问题合作,少谈两国战略问题上的分歧。
时殷弘说:“中美在经济合作上有大的突破,但最近美国对中国合理、有限的战略空间诉求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我想拜登副总统比较老练,有分歧可以跟中国沟通。”
时殷弘说,拜登访华是独立的,不完全被访日访韩所影响。美国应该清楚,中国的重要性与日韩是不同级别的,希望美国在亚太起到建设性作用,而非单纯支持某一方。
调解日韩效果存疑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浩荣认为,拜登访问三国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环,但日韩各有诉求,访问效果如何仍待观察。
高浩荣说:“日韩都是美国的盟友,朝核问题、东亚局势都关乎美日韩共同利益。在日韩关系别扭之际,美国应想办法让两国相对收敛,往改善关系方向发展。由于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和岛屿归属上的错误认识,韩国表现得非常强硬,拜登之行能起到一定的调解作用,但具体能起多少效果是个疑问。”
郑思远 (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