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参加完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小陈腿脚还酸胀就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她是区县群众体育干部中,唯一作为“运动员”亲身参与到市民体育大联赛的“选手”。从管理者到参与者,5年的成长,让这位从大学校园走到基层体育的年轻管理者受益良多。
很少有双休日
北京奥运会那年,陈处旸走出大学校园,到虹口区体育局群体处报到。之前,她已经在这里实习一段时间,出色地完成女足世界杯和上海特奥会的工作。
这两年,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小陈的担子越来越重。她说:“前些年,都是阿姨妈妈来参与群众体育活动,这两年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而且热情高涨。”
体育就是送服务,虹口区体育局动作非常快,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足球赛,他们办起分组赛。28支队伍,300多人的足球赛热火朝天,球员在场上飞奔,小陈在场下负责后勤保障和组织,忙得不亦乐乎。
群众体育赛事多,活动多。这两年,小陈几乎没有双休日的概念。街道里的阿姨妈妈特别喜欢她,还给她取了个可爱的名字“阳阳”,意思是,见到她,就像见到了温暖的阳光。
体质干预是虹口区体育工作的一大亮点,3年来共有350人参与。“最开始,很多患者并不配合。”怎么办?小陈除了要做好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还用实际行动关心、鼓励患者坚持体质干预。她常常要一天打十几个电话,和患者沟通。坚持终有回报。某天下午,小陈常联系的一位患者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室。这位患者拿着体检报告动情地和陈处旸介绍血糖等指标下降时,小陈笑得特别开心。“我们的工作,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给老百姓带来开心,送去健康。”
成功跑完半马
运动是有感染力的。小陈来虹口体育局之前,几乎不参加运动。在宣传和组织群众体育的过程中,她深刻地体会到运动的好处。如今,小陈是健步行的忠实追随者。
去年,她和几个朋友开始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而且,第一次就报名挑战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跑之前,我心里真没底,所以连组委会发的计时装置也没带。”后来跑到终点,她没有成绩。
今年,小陈又报了上马半程跑。只是,这次没有朋友和她一起参加,小陈是一个人坚持到终点。她的最终成绩为2小时50分12秒。“跑到19公里的时候,真的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跑步中,小陈感悟良多,“其实,跑步和工作、生活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贵在坚持。只要能坚持到最后,什么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是马拉松赛给跑者的启示。”
除了跑上马,小陈今年还参与了市民体育大联赛跳水比赛。“作为赛事的组织者,参与到运动中,也拉近我和市民的距离。而且,在工作中就更能知道大家需要什么,如何做好服务工作。” 本报记者 钟喆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