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虹口区教育进修学院副院长仇勇平说,电子书包并非简单的电子书,更不是把教材电子化后搬进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而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变革的代名词,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具体来说,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云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长期记录学习行为
仇勇平说,以往大家谈到电子书包,总觉得就是减少纸质课本的使用,把学习搬到平板电脑上。“学习资料的电子化确实是电子书包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偏远地区而言,这也是解决教育均衡化的一种方式,比如,偏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电子书包能看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等。”
“但电子书包带来的数字化学习改革,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贯穿到学习各个环节。”因此,这学期开始,虹口区为参与试点的每位学生都建立起“学习账号”。账号由学生自己打理,可在云端存放各种学习资料。同时,云端的数据平台还会记录下学生的长期学习行为,比如,他做过哪些习题、看过哪些阅读材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系统将给学生做出一张学习评价表,给出升学和职业规划的建议。”
仇勇平说,这些信息将更真实地记录下那些“偏才”、“怪才”的长期学习行为,为自主招生提供客观依据。“比如,电子书包的学习评价表可以详细显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文学天赋,他阅读过哪些书、发表了哪些独到见解、写过哪些精彩文章。”
智能推送“个性资料”
去年开始,虹口区首次尝试在钟山高级中学的高二英语学科平台上,试点电子书包的“虚拟评价”和“个性化智能推荐”。仇勇平说,没想到试点效果不错,甚至钟山高级中学的高三年级今年仍在继续沿用这种英语学习方式。以英语作文为例,学生在平板电脑这一学习终端上完成写作之后,马上就能看到后台数据平台的自动批改结果,知道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数据平台会根据不同学生在写作上的不同薄弱环节,智能推送适合学生的微视频、学习资料等,比如,如果学生容易在英语语法的“过去完成时”上出错,系统会推送语法学习材料;如果作文内容空洞,系统就会推送各种拓展阅读资料,让学生多积累素材。
这学期,这一试点推广到了初中英语和小学数学。不过,仇勇平说,相比较高中英语这一国外引进、再由国内优秀教师修改的平台,初中英语和小学教学这两个自行开发的平台的“虚拟评价”和“个性化智能推荐”功能还不够精准。“电子书包的优质资源并不是靠一个教师甚至一个区就能设计出来的,需要集全市甚至全国之力。教育改革谨慎推广是对孩子的负责,同时,电子书包带来的改革也是难得的能与世界齐步走机遇。但现在,社会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希望社会参与度更高一些,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