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赖床“困难户”
北京大学率先发起了“起床协会”,成立至今已经吸纳会员6000多人。温书、聊天、打游戏睡晚了……于是早上8时的课怎么也爬不起来,“早起”成了大学生们共同的难题。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大二苏海鸿感同身受,“大一刚进校时,常常不能克服惰性,睡得晚起不来,早上的第一节课也曾经逃过。可是好不容易考上名牌大学,大家心里都想要当学霸的,又觉得很后悔。”于是,小苏在交大发起了起床协会,号召周围的同学们一起克服起床难题。
交大起床协会在人人网和百度贴吧上线之后,立刻吸引了身边小伙伴们的加入,主页上线3天就有16万的点击量,首次活动报名者百人。前两天,协会面向校内外发起结伴叫醒活动,通过网络号召已有千人报名,甚至还吸引了远在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小苏介绍:“我们采用男女搭配、一对一电话叫醒的模式,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责任、有义务早起,叫醒搭档。搭配都是随机的,我们只提供电话号码,个人信息完全保密,以保护隐私。”
培养早起好习惯
吉林大学的学生开通了“同学,还睡呀”微信公众账号,如今已经成为吉大校园励志“神器”——只要回复1,就能收到来自“叫醒梦想的闹钟”的回复,并且知道自己是当天第几位早起的人。随着用户的增加,苏海鸿正和同学尝试开发简单程序来为大家配对。未来他们还想开发设计应用软件,让更多人可以通过简单操作配对早起搭档。
进入大学之后,时间管理成为大多数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第一课”。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一些高校采取断电、断网、辅导员查寝等强制手段,却收效甚微。除了结伴早起,交大床协的主页还分享了关于起床心理学和时间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协会希望通过自发组织和互相约束,一起养成好习惯。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