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百姓故事
     
本版列表新闻
退伍军人陆志刚15年志愿献血38次,“全身的血换过2遍”,挽救了多位白血病患儿——~~~
退伍军人陆志刚15年志愿献血38次,“全身的血换过2遍”,挽救了多位白血病患儿——~~~
退伍军人陆志刚15年志愿献血38次,“全身的血换过2遍”,挽救了多位白血病患儿——~~~
退伍军人陆志刚15年志愿献血38次,“全身的血换过2遍”,挽救了多位白血病患儿——~~~
     
2014年06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伍军人陆志刚15年志愿献血38次,“全身的血换过2遍”,挽救了多位白血病患儿——
另一种方式谱写“热血人生”
金旻矣
■ 陆志刚在献血 资料照片
  每逢夏季,上海常会遭遇“血荒”。高温、台风、学生放假,都绊住了献血者的脚步。然而,在上海,有这样一个志愿者,15年累计献血13800毫升,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了2遍;15年应召献血10多次,成分特殊的血液挽救了多位白血病患儿;15年5次突破55周岁的献血年龄上限,其中一次还献了双份血……

  他,就是退伍的伤残军人、本市长桥中学的退休教工陆志刚。

  一次献血 改变人生

  陆志刚是典型的上海男人。

  采访当天,他说妻子身体不好,怕打扰她,和记者约在外面,展现了上海男人的温柔体贴。记者请他带些证书奖章,他拉来了满满一行李箱,理得整整齐齐,“还有很多装不下。”他腼腆地笑笑,展现了上海男人的细心严谨。

  然而,上海男人也有热血澎湃的一面。他的右手臂无法伸直,是当兵时落下的伤残。那时,他在浙江黄岩当炮兵,一次军事训练恰逢暴雨,山上泥沙松动,炮弹摇摇欲坠。山下,就是老百姓的村庄,他用手臂挡住炮弹,手臂被压坏,留下了那段热血岁月的印记。

  当兵9个月,因伤残退伍。最落魄的时候,他以开“残的”为生,老婆是“协保”,女儿要上高中,家里十分困难。“是政府帮了我,1999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陆志刚说,那年市政府解决残疾人再就业问题,他填报了教育局的志愿,被分配进学校管理食堂。

  “报到当天,我想,如何报答党呢?就想到了献血。”当天下午,他就去徐家汇东方商厦门口的流动采血车上,献出了200毫升鲜血。

  这次献血,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周后,上海市血液中心打来电话:“陆志刚,你的血液成分很好,愿意加入我们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吗?”原来,普通人100毫升血里有15万单位的血小板,可他的血里竟有28万单位的血小板,将近常人的两倍,非常适合救白血病患者。“像我这种血,目前整个上海市,大概也只有百把个,可以算是‘熊猫血’了。”他说。

  陆志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此每年总要主动去献血几次,看到发生特大车祸或者全市用血紧张的消息,他也会马上去献血。他从不告诉单位同事,连家人都不知道,照常上班。

  除夕应召 救人一命

  “要不是2004年除夕的一个电话,我还打算一直瞒下去。”陆志刚回忆说,陆家兄弟姐妹正团聚吃年夜饭,忽然红十字会来电话:“陆老师,有个孩子突发白血病,需要用血。很多志愿者回外地过年了,你能不能来献一下血?” 电话那头的声音,异常焦急。

  “如果我不去,会怎样?”陆志刚问。“如果不去,孩子活不过大年初三。去了,就有70%的希望。”听到这个回答,兄弟姐妹都激动起来:“去吧,哪怕1%的希望都要去啊!”

  谢绝了血液中心派车接送,年初一早上,陆志刚吃了4个水潽蛋,骑了半小时摩托车来到医院。800毫升救命血流进病儿体内,孩子得救了!

  陆志刚说,按规定献血者和用血者之间不能见面、不能有联系,但他这次破了例——几年后在“世界献血日”的活动中看到了那个孩子。“当年那孩子10多岁,很健康,现在大概有20岁了。”陆志刚说,“看到他觉得很开心,我的血也能救人。”

  超龄双份 惊心动魄

  2010年1月,有位四川孕妇怀了双胎,在二军大动手术,需要备血。当时,血液中心召集了4位志愿者,陆志刚是其中之一。但其中有两个年轻的志愿者,前一个晚上唱卡拉OK喝了酒,检查血液指标不合格。于是,院方和老陆及另一名志愿者商量,每人献双份(即500毫升血小板,相当于1600毫升全血)。

  当时,老陆已经56岁,超过了55周岁的献血年龄上限,每次献血前都需要签署自愿承担责任的承诺书。“我有点抖豁,毕竟岁数上去了,献双份怕身体勿来事。”但是看着孕妇家属,他又心软了,袖子一撩,躺上了床。

  献血小板的人,10天里不能开车,身上不能有伤口,否则血一旦凝结不住,严重的将危及生命。当天献完血,他在病床上休息了6个小时。回家后,他将近2个月时间腿脚发软,破天荒地叫爱人去买老母鸡炖来吃。“我平时不爱吃鸡的,又怕她担心,就骗她说自己不太舒服,补点营养。”他说。

  心肠太软 专做“傻事”

  心肠软,是老陆最大的“缺点”。2012年,他58岁,在献血界算“高龄”。当时志愿者团队中说网上有一名贵州网友求助,说孩子白血病在上海治疗要用血。老陆和志愿者吴先生一起赶到长征医院,献出了250毫升的血小板。“那时孩子妈妈跪在我们面前,哭着说谢谢。我这人心肠软,见不得这种可怜事。”说到动情处,老陆的眼圈又泛红了。

  心软的“傻事”,陆志刚做了不止一次。有一年,他在南站流动采血车边做献血志愿者招募员,一位40多岁的妇女怯生生走过来,问:“请问这里有卖血吗?”她哭哭啼啼地说,自己来自石家庄,在上海打工,接到家里电话说妈妈生急病住院,老公赶去医院路上又被车撞了。她过来买车票,晕头晕脑的皮夹子又被偷了。

  听到这里,边上的志愿者拉拉老陆:“肯定是假的,别理她。”老陆仔细观察,总觉得她的神态不像是假的。“如果骗我,也不过损失点钱。如果是真的,出门在外总有尴尬事,能帮就帮吧。”心肠一软,老陆给她买了一张200多元去石家庄的车票,又买了面包、水,再塞给她100元钱,妇女千恩万谢地走了。

  2个多月后的一天,领导从教育局开会回来,冷不防拉住他:“你又在外面做好事了?”原来,那名妇女回到石家庄后,专门叫在上海的老乡去南站采血车边找这位好心人。老乡向献血志愿者描述老陆的样貌特征,别人告诉他,老陆是徐汇区长桥中学的老师。于是,一封表扬信从石家庄寄到徐汇区教育局,他的这段故事才被大家知道。

  金色奖章 热血铸就

  陆志刚做过的“傻事”,说也说不完。他是凌云街道肢残人协会主席,组织各类残疾人活动,十几年坚持参加小区志愿巡逻、学雷锋等活动。每次献血得来的营养费,他都贡献出来,为残疾人添置电风扇等装备。他还认养残疾人,义务助学……

  但老陆觉得自己不傻:“我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都是党和政府给的,知恩图报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不要忘记自己是党员身份,不要忘记自己的入党宣誓。”

  15年来,陆志刚献血38次,其中5次为超龄献血。他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银、铜奖,两次荣获国家卫生部“生命奖章”,这也是献血方面的最高荣誉,也是他最看重的奖章。金色奖章,热血铸就。无论在兵营里还是生活中,陆志刚都在书写自己的热血人生。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
   第A12版:巴西世界杯32强龙虎榜
   第A13版:巴西世界杯32强龙虎榜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家装专版
建议为“大妈”跳广场舞配场地
赖清德:两岸应以合作取代对抗
复旦:纪念卢鹤绂诞辰100周年
另一种方式谱写“热血人生”
新民晚报要闻·百姓故事A02另一种方式谱写“热血人生” 2014-06-08 2 2014年06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