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老炊事员的梦想
戴炳炎
  文 / 戴炳炎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国务院颁布“纲要”也提出要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消费。而食材变为营养食物,少不得“炊事员”的创造性劳作。

  这使我想起了“老炊事员”刘正顺。他从厨五十余年,三十多年用在对中国传统烹调数字化的实践研究上。去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国烹调数字化工艺学》和《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

  刘正顺1965年高中毕业被下放农场食堂当炊事员,但他照“菜谱”上说的方法做菜时,却常常做不出、不好吃。“三分做,七分火”。“火候”激发了他的兴趣。他发现书刊上有关火候“三、四成”的起点温度,竟相差60℃!他开始“玩火”了。他从油发干货猪蹄筋开始,用不同温度的油反复试验,最后确定了最佳温度和方法:先在130℃油中焐油30分钟,取出,再浸入190℃油中,至可拗断即成。他就这样,一手持勺,一手拿温度表,从一菜一点做起,取得了成千上万个数据,并按煮、蒸、炖、焖、煨、炒、烧、爆、熘、烤、炸等几十种烹调方法,优选确定了菜点成熟最佳温度值及其应用范围。接着,又研制成了“多功能测温勺”和“具有称重功能的组合式调料台”,都取得了国家专利。

  这两项创新,使中国烹调向数字化计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曾经于北京召开的烹饪温度测控以“度”计量技术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认为:刘正顺的这一创新“为中国烹饪工艺逐步走向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石,为中国烹饪若干重要成果转为现代化工业大生产,准备了基础条件”。中国烹调数字化技术使传统技术变估量为数据,化繁为简,由难变易,连一般家庭主妇都可掌握。今年初,他义务举办了一期家庭妇女培训班,他边讲课、边演示,共三堂课,学员就能操作了。她们说:“刘爹爹这个方法简便,照数字做菜,容易烧也好吃。”

  刘正顺虽已年逾古稀,但他精神矍铄,不知老之已至。他说:“这是一项造福于民、造福社会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证‘舌尖上的营养’,如能投入工业化生产,像‘肯德基’那样在世界各地开花,那我更心满意足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
   第A12版:巴西世界杯32强龙虎榜
   第A13版:巴西世界杯32强龙虎榜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家装专版
优雅不贵
志当存高远
父亲节的思念
坦然面对年老
平衡
一位老炊事员的梦想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B14一位老炊事员的梦想 2014-06-08 2 2014年06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