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说,自己其实也很喜欢原本的书名,但出版社的编辑说:“现在这个时代,《很久以来》这个书名肯定不好卖。”他的女儿和女婿也同意这一点,自认意志不是很坚定的叶兆言动摇了。他喜欢多多的诗,于是他便从书里选了这句“驰向黑夜的女人”。有这句话的那首诗是多多1979年写的,当时叶兆言刚上大学,刚开始写小说,最初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以为它叫《青春》,觉得它是一首讲述青春的诗,后来才发现这首诗叫《黄昏》。“我们以为驰向光明,其实却是不知不觉地走向黑暗,我喜欢这当中的意向。”
“写作本身是件身不由己的事情,一部小说在没写出来之前有很多角度。”叶兆言说。比如在构思这部小说的时候,他曾经动过念头,从女主人公之一欣慰的丈夫去世后开始写,以一个鬼魂的回忆的角度来写,但后来否定了,“别人这样写过了,缺乏独特性,我希望找一个别人不会这么写的角度。”除了这样的自我否定,叶兆言说,有时候写作还会处于迷茫的状态,常常不知道第二天会写些什么,有时候上半句写完,要等待下半句,“写作,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没什么诀窍,就是在那儿等着,如果说我有什么强项和优点的话,那就是坐得住。”
对于读者提出的关于写作的问题,他的回答也很简单:“写作就是不顾一切地写下去,真的是非常简单,就是,写。” 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