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是邓拓诞生一百周年的纪念日。25日笔者冒着小雨前往福州市乌山脚下的道山路第一山弄——邓拓的故居。只见有几个工人正在为第二天的纪念活动清理院落环境,故居大门因此而关闭。第二天纪念活动的重头戏是举办主题诗会,按邓拓作品《颂山茶花》七绝诗原韵创作的作品,以及《山·茶》折枝诗亦将在诗会上吟唱。
邓拓是福州乡贤,文化名人,生前酷爱山茶花。1960年初春,邓拓在病中写有一首《颂山茶花》。1962年3月,邓拓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散文《可贵的山茶花》,对其诗作了由来的注解。看到病榻前的一盆山茶花有一朵鲜艳的花儿被碰掉了,觉得可惜。邓拓就把她拾起来,放在原来的花枝上,借着周围的花叶把她托住。经过20天的时间,她还没有凋谢。作者深为山茶花“断骨留魂”的强烈生命力而感动,挥笔写下了“红粉凝脂碧玉丛,淡妆浅笑对东风。此生愿伴春常在,断骨留魂证苦衷”。这既是抒怀明志,也是邓拓风骨的真实写照。谁曾料想,就在文章发表四年之后,一场政治风暴袭来,邓拓遭到冲击,成了“文革”中第一个自杀者。但他为人世间留下的“坚持真理,疾恶如仇;铁骨铮铮,宁折不弯”的精神品格和《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诸多华彩文章,真正践行了“断骨留魂”的人生理想。
在邓拓百年诞辰之际,福州市在最具文化底蕴的三坊七巷举行主题诗会,吟唱邓拓的代表作《颂山茶花》原韵创作,应当说,把握了邓拓的精神主旨,继承了邓拓之魂。更有创意的是,活动主办方还按闽都古代传统方式摆设“诗钟”道具,进行“折枝诗”的创作展示,以文化形式怀念文化名人,从而使这个活动增添了地方的特色,再现了福州历史人文的沉响。
“三山两塔”是福州老城区的地理坐标,与乌塔毗邻的邓拓故居,早在1994年就为福州市政府所修复,随后辟为邓拓纪念馆。而笔者作为福州人则是第一次光临。这固然有个人的原因,但与社会环境不无干系。对于文化名人,我们总是习惯到了他们的生辰或忌日,才想起要去纪念。除了纪念活动,我们平时还能再做些什么呢?
都说城市建设当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而文化名人则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资源,她为城市“留魂”。保护文化名人资源就是维护一座城市的文化命脉,珍惜文化名人遗迹就是赓续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文化名人资源还是塑造城市文化个性的底色,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的基因。坚守和传承文化名人资源,对于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尤有针对性。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文化底蕴的城市,之所以给人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不光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三坊七巷”,而且在这“三坊七巷”的方寸中,自唐代以来就出过70多位文化名人。人文渊薮,英才辈出,地因人而灵,人依地而杰。但凡历史建筑的群落中,大都有文化名人的支撑与维系,不然的话,就不可能生生不息走得那么远。
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做大中心城市已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希望各地更加珍惜文化名人为城市“留魂”,传承和创新文化名人资源,让历史文化名人安居故里,让其思想资源、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公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也是为了城市未来生活更加美好!
十日谈
寻访名人故居
走进老舍曾经住过的济南小院,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