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粉纱交易所联合华商抗日本
五四期间,荣家兄弟俩为抵制日货奔走。荣宗敬考虑到光靠华商的实力仍然差口气,应该利用欧美各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采取纵横捭阖策略。为此纱联会特意在“三罢”期间,由荣宗敬做东,设宴招待欧美各国商人。
晚宴设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荣公馆。西方各大国驻沪银行、洋行、公司的大班和老板们,以汇丰银行大班赫德门领头,给足荣宗敬面子,纷纷齐聚一堂。老牌英商太古洋行、鲁意师摩洋行的大班刚从欧洲打完仗风尘仆仆归来,也不肯落下。
按照程序,开吃前荣宗敬致欢迎词,只见他拿起事先拟好的文本,抑扬顿挫地念起来:“今日特备菲酌,恭请欧美侨沪诸大商家。诸位能宠临寒舍,实感荣幸。沪上近来虽罢课、罢工、罢市达10天有余,而仍安静如常,绝无一毫暴动,当可请世界诸大国共谅。”
有英语秘书把关,荣宗敬也时髦一记,讲话同国际接轨。根据惯例,发言的开头,总是虚头虚脑客气一番。实质性话题稍后登场亮相。
荣宗敬继续照本宣科:“敝国人士,一致戒用日货,而欧美诸大国之货畅销敝国,至好时机也。欧战四年余,诸贵国销行东亚之货,被日本国奇攫殆尽。今公理战胜,诸贵国正可广造物品畅行东亚,今为在席诸公贺而彼此联络交谊更加密切。同时,本公司在以往发展中,在座各国友人鼎力相助,并结下深厚之情谊,致使本公司有今日微薄成就,鄙人感铭不忘,当祈诸宝行各位一如既往,携手合作,互惠互利,当为敝国与诸贵国人士共同愿望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机大肆蚕食本来属于西欧列强的中国市场份额。如今战争已经结束,西欧各国正打算卷土重来,这样不可避免要和日商的在华利益发生尖锐冲突。荣宗敬代表纱联会的表态,恰好迎合了西欧各国的心思。一群金发碧眼的高鼻子大班强忍着丰盛晚宴的香味,耐着性子听完荣宗敬的长篇大论,对荣宗敬热情洋溢的致辞报以热烈掌声。
酒席上,因为罢市而饿慌了的洋大班们狼吞虎咽。待吃饱喝足,才记起主人不仅饭菜丰盛可口,且做生意也积极热情。因此一个个举着酒杯来同荣宗敬碰杯,并同荣宗敬随便聊起生意:“荣先生做期货交易吗?”
荣宗敬不好意思摇摇头:“我们只做现货买卖。”
“太落伍、太落伍。”洋大班开始吹了:“期货贸易已经后来居上,已经成为欧美各国批发贸易的主要手段。瞧瞧人家日本人,效仿欧美进步非常明显。”
荣宗敬好奇:“先生你指的是日商在上海开设的‘取引所’吧。”
“正是。日本人的取引所就是我们欧美的期货交易所。”洋大班如实回答。
荣宗敬醍醐灌顶。凭多年商场的经验,他直觉期货交易是必然趋势,华商一定要迎头赶上,不能落后日本人太多。要想摆脱日商对小麦、棉花以及面粉、纱布市场的操纵,并进一步将中国市场置于中国人自己的控制之下,非常有必要尽快建立中国人自己开的期货交易所。荣宗敬因此联络同业中人自行组织面粉交易所。他先后多次与王尧臣、宁钰亭、顾馨一等沪上实业家商谈此事。荣宗敬怀着迫切的心情说服众人:“我等华商若不愿受外人控制,唯有自行组织交易所这一条路,方能同欧美尤其是日商相抗衡。否则只能沦为砧上鱼肉,任人宰割”。
荣宗敬的一番富有远见的由衷之言实际上也道出了整个民族工商界的心声。阜丰面粉厂经理宁钰亭首先表态:“宗先生所言极是。日商在浦东建造囤积小麦、棉花的仓库,目的就是企图操控上海原料市场。我等决不能让日本人在中国的地盘上嚣张。华商各厂联合起来自行设交易所,宁某举双手赞成。”
“还有一桩非常重要的事体。”荣宗敬提醒众人:“我等华商面粉厂出品的面粉每包装面粉50磅,而进口洋面粉每包只装49磅。分量不同,售价却相同。这不公平。所以我呼吁华商的也改为每包重49磅。华、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利于公平竞争。”
每包能够省下1磅,聚沙成塔,这种好事还有谁会反对。与赞成自行组织面粉交易所一样爽快,各家华商面粉企业以及面粉经纪人群情激昂一致通过荣宗敬提出的2项提议。1920年1月11日,“中国机制面粉上海贸易所(后改成上海面粉交易所)”正式开张营业。王一亭、荣宗敬、顾馨一、宁钰亭、祝伊才、徐文彬为理事。总股本50万元,由发起人共认12.5万元。交易所地址先设在民国路(今人民路)162号,后搬迁至爱多亚路。面粉交易所每星期一~星期六下午营业,刚开始每天拍4盘,逐渐扩展到每天拍6盘。
上海机制面粉交易所是中国人在上海建立的首家期货交易所,经办面粉、麸皮的期货交易。交易所使用三联式成交单。在成交单规定期限内,不论货价涨跌,买卖双方不得反悔。成交定银每包规银1钱。全部货款在提货时付清,扣除定银。买方若不按期提货或者提而不清,卖方有权取消成交单,并以定银作为损失赔偿;若卖方不按期交货,买方有权要求偿付延期所产生的损失。
面粉交易所的出现,对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交易所一改过去华商只在茶会、酒楼做现货交易的老式贸易方式,主要以期货为主,增强了企业的主动性,便于规划远近期生产计划。
在发起组织上海面粉交易所的同时,荣宗敬还积极着手组建纱布交易所。他在纱联会的一次会议上,毅然提出与日商的取引所一争高低的绝招:“首先是各纱厂不往取引所购买棉花,且必须坚持到底;其次是凡在取引所交易的各家棉花行号,各纱厂应当与之断绝来往,并登报广而告之。”
众人听罢,纷纷翘起大拇指:“宗先生不愧为实业界的铁腕人物,好厉害呀。”
甚至有人情不自禁尖叫:“无锡拿破仑!无锡拿破仑!”
拿破仑(1769——1821),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其战功路人皆知,但他同样对法国工业革命抱着扶植、鼓励态度,令法国棉纺织业一度兴起。
既然别人喊他“拿破仑”,荣宗敬一点不客气,更加威势。他加重语气重申:“我们华商各纱厂应该联合棉花业成立自己的花纱交易所,或由本埠各纱厂赴外地产棉区联合设立花行。”
主持会议的穆藕初和聂云台都是上海纺织界举足轻重人物,在听取了荣宗敬的慷慨陈词后,交头接耳言语了一番,向与会众人征求意见。
各家企业老板对此展开热烈讨论。由于同感日商操纵棉花市场、致华商纱厂于死地的威胁,利害一致,因此全部赞同荣宗敬的主张,成立华商自己的纱布交易所,并趁热打铁制定了相关条约。会上,推举聂云台、徐静江、刘柏森、荣宗敬、郑培之、吴寄尘、杨翰西、穆藕初为筹备组成员,共集资1百万元。因为纱厂方面财力不足,故动员纱号方面的吴麟书等人参加。这样,棉纺织品的生产(纱厂)和销售(纱号)两方面拧成一股绳共同对外。纱布交易所总股本2百万元,实缴半数。各股东若想退股或增股,必须待年终结账后方可进行。
1921年7月1日,“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简称纱交所)”正式开张营业。
摘自《荣宗敬传》 东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