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的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看到雪白的海军方阵,我这个曾穿过共和国发放的第一套水兵服的老水兵笑逐颜开之际,不由心潮澎湃起来。
1950年3月,我和几位同学参加了刚组建不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吴淞要塞文工团。人民海军是1949年4月组建的,但海军的水兵服却一时赶制不及,所以我们参加的虽说是海军,但穿的还是草绿色的陆军制服,军官穿的上装比士兵多两只口袋。直到当年的5月发夏装时,我们终于盼到了朝思暮想的水兵服。
可当我们领到这套奇特的水兵服时,却议论纷纷起来。有的说“帅”,但也有说“怪”的。“怪”在哪里?拿水兵帽来说吧,没有通常帽子所惯有的帽檐,却多了两条一般帽子所没有的“飘带”,风一吹,飘呀飘,像姑娘们的小辫子;上装多了一块蓝色的披肩,披肩上还有三条白杠杠(后来据说根据我国的四大内海改成了四道杠杠);蓝白各一套的上装紧袖索腰穿着不便;而最怪的还是男同志那条裤管肥大的裤子,不开裆,“方便”时得把裤子的前片翻下,所以极不方便。
众部下议论纷纷,我们的老团长于丁和张指导员却不慌不忙。他们不是要求我们理解的要穿,不理解的也要穿,而是给我们正儿八经地上了一堂“服装课”,通过介绍水兵服的科学设计和在海上的使用价值,来让大家心服口服。
他们拿起一顶水兵帽,说道:谁都知道对海军舰艇来说,防空是第一位的,军舰最担心的就是空中敌方的飞机炸,所以水兵就要加强对空中的瞭望。有了帽檐,就会影响对空中的观察;帽檐还招风,海上的风大,弄不好就会吹落海中。至于帽后的飘带,在科技还很落后的昨天,枪炮射击时对敌舰的航速航向、自然的风速风向都得靠目测计算,那么,飘带飘动的方向和幅度,便于你射击时参考。至于上装紧身紧腰呢,通常舰艇门沿都比较小,舰上容易磕碰的东西又比较多,对战斗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快速通过,尽早登上战位,服装的穿着也需要跟上速度,尽力避免拖泥带水,贻误战机。上装那块披肩,也绝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万一落水,披肩一时是沉没不了的,可以指明落水者的方位,便于救捞。至于那条议论最多的裤子,这样的设计也是颇有心机的。水兵大多是男同志,一般的男同志都比较粗心,大大咧咧,丢三落四的,万一“方便”时忘记了“关门”,如果战舰迎接嘉宾,你都“城门大开”,岂不是极不礼貌!
真是灯不呈不亮,话不说不明。这堂“时装课”一上,心里像开了天窗那样透亮。呀,原来这套看来怪透的奇装异服,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呀!思想改变了,一切都随之转变,打这以后,我就格外喜欢这套衣服,每每穿着它,神气地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有红领巾会行举手礼,说一声:“海军叔叔好!”我也会喜悦而礼貌地回答一声“小朋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