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四附中
初一(4)
暑假刚开始,我参观了开馆不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自然博物馆很大,外形像一个巨大的鹦鹉螺,共分5层。馆内展品十分丰富,有来自七大洲的一万余件标本模型,众多的珍稀化石和贵金属,还配有几百个视觉多媒体和四维影院等现代化的设备。这些标本和化石,让我们跨越时空,开阔视野,把我们带到世界各地和远古时代。
在非洲草原展区,有一幅用动物模型拼出的草原图,那里有在石头上乱蹿的狒狒,有爬到树上享用食物的豹子,还有在水潭中潜伏的鳄鱼……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动物们在非洲草原上的生活场景。扩音器模拟了各种动物的叫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在大厅和B1层,展出了许多史前生物化石。我看到600万年前,生活在甘肃和政的剑齿虎,铲齿象等动物化石。铲齿象的牙齿像巨大的铲子,而且还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当时那里气候温暖,而现在已是一片沙漠。而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马门溪龙化石,它是一种食草类的恐龙,外形奇特,伟岸的身躯,长长的脖子,还一条攻防兼备强有力的尾巴,据说,小型食肉恐龙也抵挡不住它的“尾巴功”。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众说纷坛,有的说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引起一系列环境变化造成的;有的说是由于大陆板块漂移,使气候突然变冷造成的;还有的说,由于火山爆发,使地球变热,结果把恐龙蛋都煮熟了……可能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但我认为有一点可以肯定,恐龙的消失和环境恶化而它们又无力抵御分不开的,这可能也是许多其他史前动物灭绝的原因吧!
由此,我联想到人类,人类是否有一天也会像恐龙一样呢?大自然告诉我们:任何生物都会经历起源—发展—消亡的过程。人类作为自然界进化出来的一个物种,也难免要经历这一过程。但也要看到:人类是自然界创造的最美的花朵,有着智慧的头脑和能劳动的双手,具备既能适应自然,又能改造自然的能力,这是人类比其他生物都优越的地方。如果把从生物出现到现在算作一年的话,恐龙的存在是20天,而人类还只存在几分钟,所以人类还是自然界很年轻的物种,前途无量。但是,由于人类的浮躁和任性,肆意、野蛮地捕杀野生动物造成许多物种频临灭绝,博物馆的一堵墙上记录了从1886-2002年灭绝的近两百种灭绝动物。乱砍乱伐造成森林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扩大,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这样下去,不要很久,人类将自毁家园。所幸人类现在已经觉醒,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我们也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做保护大自然的“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