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辞长作农家人
林少华
  林少华

  不用说,标题戏仿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岭南人我也做过不止二十年,荔枝何止啖过三千颗。但我还是辞了北归——谁的话都能信,惟独诗人的话信不得。盖因诗人说的是心境的真实,而非环境的真实。而心境那东西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今天东坡明天西坡,今天易居乐天,明天谁晓得呢!不仅诗人,举凡文人墨客莫不如此。比如我,北归祖籍山东半岛,且是半岛明珠青岛,但不出十年,就开始觉得居不易不乐天了。进而在东北乡间出生地觅得一处农家院落,每年暑假一到就“闯关东”,颇有不辞长做农家人之感。 

  暑假再长也短,倏忽一两个月过去。我因研究生开课稍晚,决定一个人再赖在乡下几天。此刻正趴在院子山梨树下石桌上涂抹这篇小稿。几缕夕晖透过树叶,斑斑驳驳播洒在树下的花花草草上。石竹花过了盛期,只有几朵落伍者举起铜钱大小的花。走南闯北,海角天涯,我从未见过表情如此丰富的花。喏,五枚折扇形小花瓣,毎瓣各有十几个不规则的小锯齿,颜色以粉为主。那可不是常规性的粉,犹如一滴墨水在宣纸上洇开,由深而浅,极有层次感。有的似乎紫,有的接近红,有的“窑变”为蓝,有的“叛变”为白,却始终对作为基色的粉不舍不弃。而且中间总是有个线条分明的圆圈将花朵分为核心与周边两个区域,俨然古中华帝国与四围属邦。太神奇了,生命的神奇。静静对视之间,我毅然决定抛弃教科书上的进化论,转而投靠造物主——除了造物主,没有什么能说服我。

  差不多紧贴石桌的,是三四株翠菊。一色紫,单纯,绝对,没有妥协和折衷。翠菊个头一般及膝高。但由于今夏东北干旱,正值发育期老天却迟迟不肯下雨。及至秋雨连绵,已经过了发育期,只好赶紧“生儿育女”,完成留下后代这个终极使命。实在太矮了。有的花朵刚刚离开地面。倔犟、悲壮、忠贞,不辱使命。人又有几多能做到?不瞒你说,较之在肥田沃土上长势旺盛的花株,我更中意在贫瘠的边角地块挣扎开出的小花。由此及彼,我甚至不很欣赏牡丹花和与此相仿的芍药花大丽花。她们太美了,太艳了。而且那么娇贵,那么高傲,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如知道自己美又懂得炫耀美的贵妇人或女模特。同我这个泥腿子出身的穷书生之间有着辽远的距离。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个不高朵不大的、不起眼不醒目的小花、野花。比如石竹、翠菊,以及牵牛花、马兰花、蒲公英、百日草,尤其是开在田头路边墙角、仓房一侧的、柴堆近旁的。或楚楚可怜小鸟依人,或自甘寂寞与世无争。很能让我想起小时邻院的村姑和小学操场旁边家境贫寒的少女。给我一线缱绻的乡愁、一缕缥缈的情思、一个往日的憧憬和梦境。私下以为,花如女性的美,大体可分两种。一种诉诸视觉,可谓走进眼帘的美;一种诉诸感觉,堪称走进心扉的美。 

  这么看着、想着、写着,夕阳渐渐拾起温婉纤柔的光线。起身望去,远处西山上方仿佛升起了无数堆篝火——火烧云!璀璨、壮观、通透、神秘。俄顷,天地间一片辉煌。明天笃定是个晴天,今宵将有明月照临。附庸风雅也罢自作多情也罢什么也罢,我要烫一壶上好白干,来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尔后趁着酒意提笔写辞职报告:不回城上课了,就此告老还乡——不辞长作农家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新民眼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专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秋葵(油画)
多产未必就是文学家
城市的艺术之魂
不辞长作农家人
有过一个童星叫黎铿
公号小编的自白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不辞长作农家人 2015-10-16 2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