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喀斯特地貌在2014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浦东新区劳动局的保安王鸣皋,喜欢以流水画的方式,专门绘制喀斯特地形。
受父辈从事服装业的影响,在纺织专科学校毕业后,王鸣皋去了印染厂,但近几年身体不好,50出头后担任了保安工作,其实,他内心最想做的是手工艺,利用沙和墨水结合做出的沙化水墨画已有200多幅。去年听到喀斯特地貌申遗成功的消息,王鸣皋很激动,研究过后他觉得流水的形态能很好地表现这一自然界的奇观,便决心要创作一系列喀斯特风貌主题的画。王鸣皋在试验了多种不同的化工原料后,把它们按一定比例和水、颜料混合,将它们放在卡纸上让它们自然流动,变化水流的方向和大小及颜料品种和份量,就能得到一些变化的充满趣味的画面,形成斑驳有致的纹理。
蒋家兄弟 “石模”再现远征难
年龄已过七十的蒋桂元、蒋顺元两兄弟满怀对红军的崇敬,借独特造型的天然石头,将石头与模型结合,述说着红军长征路上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
哥哥蒋顺元退休后就爱上了收藏石头。弟弟蒋桂元从初中做木船模型开始就喜欢上做模型,看到哥哥收集石头后,就提议用石头再现红军故事、红军精神。
他们一次次游历革命圣地,走访老红军战士,寻找长征路上故事。蒋顺元在各地石头市场上收集到了和红军长征路上环境相仿的石头,比如红军过草地就选用上层有碧绿色彩的石头作为草地。蒋桂元擅长模型,就从市场上买了灰色的塑料人偶模型,打磨塑料的表面,买了颜料用喷枪按照红军的服装颜色给人偶上色。《飞夺泸定桥》是为人熟知的故事,蒋桂元为做好石头上铁索桥的模型,特意去城隍庙搜罗最细的铁索,自己手工一点点黏合,做成了桥的模样。兄弟二人已完成了三百多件红军系列模型,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开间小型展示馆,把这些石头都放进去,供大家参观欣赏。
潘睿 “毡毡自喜” 爱动物
偶然在网上看到羊毛毡的帖子,一只很萌很可爱的小兔子将潘睿带到了羊毛毡的世界。这个80后的内向女孩,喜欢上了毛毡小兔。一根针和羊毛,戳戳团团,一个鲜活的小动物便跃然指尖。她做的一只25厘米的完整狮子,因为面部表情的真实,惊吓到了自己家的猫。她还思考着,是否能以这种形式,让大家了解动物,保护动物。她说,有些人喜欢买一些动物的牙齿、皮毛作为居家装饰,其实完全可以用手工代替,手工的仿真度很高,形象逼真,一样可以达到美观的装饰效果。她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爱惜和保护动物。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