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失的蒋家巷
吴琦幸
  吴琦幸

  22.旧房子后来被拆除

  蒋家巷的弄堂里,除了公安坊和姚家房产等是几处比较像样的房子外,其余的都是棚户区。我家算是弄堂口像样的房子,但也是60年如一日,房子越来越小,人口却愈来愈多。我家原先为独门进出的,客堂间借给对面纸箱厂做仓库,后来被厂家整理一下分配给职工当住房。我家前楼住着二哥一家,后楼是我母亲的住房。阁楼原先是堆放杂物,我长大后便缩到阁楼中,后我侄子成家,用去了前楼,我二哥夫妇便开始钻阁楼,那是一个高仅4尺,人无法直腰的黑暗去处。

  谈起蒋家巷里的棚户,那就更惨了。我曾经到班上同学家中光顾过,全家老少三代六口人,缩在一个仅8平方米的棚户内,上面搭建了一间阁楼,自来水、烧饭都在门外。据说,有的人家吃饭的地方都没有。蒋家巷到了夏天,但见许多人都捧着饭碗在弄堂口吃饭。弄堂内挤满了睡露天的木板床,连自行车都无法骑。而蒋家巷的人都练就了一身骑车的好本事,能够曲曲弯弯地在人堆中穿梭而行。

  1995年我带着儿子、女儿回上海时,特意在蒋家巷中里里外外地走了一圈。熟悉的弄堂,陌生的脸,所有的建筑依旧,路面依旧,只是换了人。老酒店的吴老板已过世,儿子小羊则当铺卖酒。大饼摊已成为外地人来经营的地方,油条不像当年那样金黄,买的人却还不少。人们依旧无所事事,家中房子太小,常常坐在自家门前,无神地打量着过路人。

  弄堂口有一狭长棚户还在,当年是同学“小老虎”一家栖身的地方,小老虎与我同学,他的父亲是踏三轮车的工人,晚上三轮车放在棚户旁,一家四口则在棚户内度日。棚户尚在,人家确已搬走,后来成为一个公用电话亭子。在棚户前的弄堂靠马路边,又有一个用油毛毡搭起的棚,是当年的豆浆、油条摊,早上上班的人们都在此处买豆浆油条,而到了下午,则是著名的“朱大雄”卖羌饼的时候。

  说起当年朱大雄的羌饼,那可是我平生吃过的最好吃的羌饼。一个汽油桶,砌成一个大圆炉。寒风中,火烧得旺旺的。我们这些没事干的小孩子,便都围在朱大雄的羌饼摊前,这朱大雄是个年上50的汉子,左眼红肿,性情和气。但见一团面粉,在他手中,揉搓成一条面团,然后在面团里加上他自己调制的五香粉。一个扁平的圆锅中,浇上油,面团便放进去,朱大雄有条不紊地往面团上撒芝麻,有时芝麻掉在桌子,朱大雄还会拣起来一一塞到围观的我们这些小孩的嘴里。最兴奋的是羌饼煎好了,朱大雄把锅盖一推,一股香腾腾的热气扑面而来,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用鼻子去迎合香气,直馋得我们口水直流。四分钱一两的羌饼,朱大雄用一把切面刀均匀地分割,从来不用称。我有时馋得受不了,便回家去向母亲讨四分钱,买一块来吃。那寒冬的岁月,吃下这又脆又香的羌饼,真是天下第一美食。我当时不知道朱大雄在羌饼中放了什么作料,便问他,他回答说,五香粉。于是我也去店里买了五香粉,回家也揉了一团面,偷偷地做了在锅上煎,却又涩又苦。这朱大雄一定是有自己的秘方。我从此再也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羌饼。

  蒋家巷的旧房子后来拆除。今年在静安区民政局副局长陶云的安排下,我们一行蒋家巷的老邻居俞宏根、吴文定、朱慧桢、张永泰、周福国、虞忠懋、王经强等人受到居委会主任和书记的热烈欢迎,座谈一小时之后我们来到蒋家巷昌平路的原址。哪里还看得到蒋家巷,只见一片高层住宅拔地而起,雄伟而又乐居。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了原先朱大雄做羌饼的摊位原址,在那里拍了一张照片。

  我上小学的那一年是1960年,正逢三年困难时期,粮食极度缺乏。城市里的人比起乡村来,也许要好很多,虽然定量供应的粮食减少了,但还可以有个温饱。不过上门讨饭的人增多了,大部分来自安徽、河南。凡是有人上门乞讨,我母亲总是有求必应,不管是白饭还是南瓜,都会施舍给他们。那个时候市面上副食品几乎看不到了,代之以红薯、南瓜之类。至今我见到南瓜有点反胃,就是那个年代吃得太多了。我记得当时的葱油桃酥是唯一可以买得起的点心,偶然打打牙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读者俱乐部
   第A28版:阳光天地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19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B2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22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23版:专版
   第B24版:广告
彭珮云:中国特色的人口控制之路(中)
将军是怎样炼成的
消失的蒋家巷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消失的蒋家巷 2015-11-10 2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