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过后,小暖骤寒,到了这几天,竟有了一点冬天的肃杀。于是闭门读史,却也读出几则“轶闻”,因为颇多感叹,不妨录以备忘,并以飨读者。
一是陈云同志的一张“退款收据”。陈云同志逝世后,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一张退款收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59年6月至次年6月,陈云同志因心脏病到杭州休养,夫人于若木陪同照料。陈云对于若木说,“你在陪我期间,工资不能拿”,于是于若木回去上班后,把这一年的2000余元工资全部退了回去,这才有了这一张退款收据。其实这样的收据还有一张,1971年9月,陈云的大女儿陈伟力到南昌照顾父亲,陈云照例对女儿说,“国家发给你工资是让你为国做事,这时间你没给国家做事,就不能拿工资,你要把工资退还给公家”。次年6月,陈伟力回到北京,把这段时间的工资如数退回了她所在的中科院物理所。
二是习仲勋同志的一次“一票否决”。上世纪80年代前期,习仲勋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83年4月14日,中央决定,以后凡各省市自治区人大、政协副职配备的报告,不必再交书记处讨论,由中组部报习仲勋、胡启立同志批准即可。恰在此时,陕西省委负责同志在汇报干部调配工作时,提出拟提拔的副省级干部中有习仲勋的胞弟习仲恺,不料习仲勋同志当即否决了这个提拔。其实习仲恺是抗战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长期任地市领导,提拔也是无可非议,但习仲勋认为做干部就要以身作则,尤其是在官位面前。他说服弟弟放弃了晋升机会。
三是胡耀邦同志的一起“火山爆发”。前几天,正值耀邦百年,他的孙女胡知鸷有一篇回忆,“记得小时候弟弟霁光(即耀邦同志的大孙子)有一次肺炎发烧,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没有带他去医院。到了第三天半夜,弟弟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只能送去急诊。那时爷爷已是国家领导人了,由于夜晚很难临时找到交通工具,就用了他的车送弟弟去医院急诊。其实那时家里也就这么一部车,连我奶奶都是走路上下班的”。结果怎么样呢?“爷爷知道用了他的车非常生气,家里的火山就爆发了。爷爷立即要求,除了向组织如数上交车费外,家里的人还必须向组织承认错误,并且承诺下不为例”……
这三个“小故事”,说它“轶闻”也好,“史料”也罢,我总觉得不是在“读史”。这不仅因为这些事都发生在党执政之后甚至改革开放之后,最多算是“当代史”,更重要的,它们竟都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甚至批判价值——陈云夫人的退款收据,让我们想起现实生活中的“吃空饷”,有的官太太“挂名工资”一拿十年,有的官二代从7岁起就在机关“上班领饷”,他们如何面对陈云同志珍藏的这张收据?习仲勋同志的一票否决,更让我们想起某些官场夫贵妻荣、鸡犬升天的怪状,有的官员的老婆,不是由一个服务员跃升为厅官了吗?不是有一个高官的弟弟,为了空手拿地,跑到县长办公室拍拍胸脯说你看我像谁吗?至于耀邦家的“火山爆发”,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似乎更是“不近人情”,公车私用的早已成了“常态”,到了眼下要“车改”了,不是还在吐槽“官不聊生”吗?
三则“小故事”,说的分别是票子、位子和车子,虽说只有几十年工夫,读来都恍如隔世——“不是读史”,我们真的要把它当作现实的教材、今天的警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