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张三开车有个毛病,喜欢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前车走了,他还不动,引起“第三者”“插足”。后车的李四就按捺不住了,按喇叭催张三跟紧。可张三无动于衷,依然有空档,依然有“第三者”“插足”。这一下李四来了气,一踩油门,就堵到了张三前面。
本来温吞水样的张三,这时却来了精神头,手机一丢,说声“你超,我也超!”也一踩油门,重新堵到李四前面。两人你来我往,一次比一次超得凶、一次比一次堵得险,终于在第四次“较量”时,两车发生严重擦碰。继而,一出“全武行”,直闹到交警赶来为止。
这类事故的产生,就是缘起“比坏心理”。“你变道拦我,我也变道拦你!”“你开远光灯刺我,我也开远光灯刺你!”“你让我小刹车,我让你急刹车!”“你让我吓一跳,我让你吓两跳!”……这种“比坏心理”,是路怒症的导火线,更是无数交通事故的潜在因子。比坏的结果,无外乎发生事故,或头破血流,或两败俱伤,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一个人上路,开的是汽车,反映的是心态。最好的,是心平气和、主动礼让;次一等的,是明哲保身,不惹事端;最次的,是无事生非、寻衅滋事。司机抛却“比坏心理”,有助于摆脱无妄之灾。
特约撰稿 彭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