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艺术是社会生活的敏感神经,她带着女性的细腻、时尚、灵敏和执着,传递社会的脉动,蕴藉人间的温馨,往往启心智之门,开风气之先。
追溯当年的丝绸之路开通,这种全新的织品,以它柔软的质地、滑爽的手感、艳丽的色彩而炫人夺目时,罗马少女对其青睐有加,她们穿着丝绸衣服招摇过市,那轻盈薄透的丝衣勾勒出少女美妙窈窕的身姿,一时成为女性艺术的街头一景。然而罗马元老院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认为这是放浪形骸,如果衣服的材质不能遮掩人的躯体轮廓,使人显得庄重,这也能叫做衣服?然而曾几何时,这种保守陈腐的嚣叫早已被时代浪潮淹没。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权利,对女性尤甚!女性这种对美的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表现力有时常常超越男性,这也许就是女性艺术的神魅所在。
丝绸之路是一种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而这种跨界就是异质的融合、渗透、激活、嬗变。这次画展吸纳了云南壮族的坡芽歌书的元素,这个被“拼音之父”周有光誉为“文字之芽”的爱情密码,是中华多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它由月、树、稻谷、犁、禽等81个图画符号构成,代表81首爱情歌曲,这个当初用仙人掌果汁绘成的文字图画与文山女性艺术一起,入盟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世界巡展,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把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放置于国际语境中考量,体悟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女性艺术之间的共振和差异。尤其是与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女性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可以探索中外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充分表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因此,此次巡展系列活动是对“丝绸之路”开创的文明之旅的延续和拓展,以期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滋润,加强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交流,通过女性艺术绘画的独特叙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女性的风姿和情韵,使“丝绸之路”在传播中华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再度焕发生机。
文化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生存智慧、人生价值的表达,这一展览虽然关注的是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女性艺术家作品,但“性别身份”仅仅是对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一种叙事策略,我们希冀透过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关注她们的生存状态、思想情感、理想追求,引发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思考,以及共筑世界人类精神文明家园的期盼。本次画展荟萃了不同年龄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有的率性童真,有的悲情忧郁,有的艳丽妖娆,有的质朴平和,有的朦胧迷离,有的直抒胸臆……她们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束缚,在艺术叙事上更趋大胆、新颖和自我,她们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包容开放的艺术胸襟,更执着不渝的文化自信,在她们的笔端既有对前辈文化传承的认同,更有对传统艺术脱胎换骨的追寻。面对中国多元文化下性别建构机制的重塑,面对消费社会冲击下当今价值观念的再造,面对信息革命带来狂飙突进式的文化嬗递,中国的当代女性艺术家试图做出她们不同凡响的应答。
“丝绸之路文化行——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画展”的世界巡展,不仅仅是一次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也由此打开了人们对中国女性艺术的新视界,彰显了中国新世纪女性风华绝代的那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精神。我相信,本次巡展的举办将为中国女性艺术发展史书写鲜活的一页。
(作者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本文系“丝绸之路文化行—‘爱的密码’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画展”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