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冲从14岁起发病卧床,病痛中一位姓汤的老师送来安慰和书。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汤老师劝诫他的话:“病也罢,残也罢,既来之,则安之,用不着忧心忡忡。目前大概可以称为静止期,何不多看看书,多听听广播节目,多活动活动手臂手指?”汤老师留下的书中,一本特意挑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令王志冲读得废寝忘食,也改变了他的想法和命运。
王志冲跟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电台持续播出的“上海俄语广播学校”,卧床自学俄语。两年后,经过考试,王志冲拿到了结业证书,完成了迈上翻译之路的第一步。“文革”后,王志冲从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开始,恢复了翻译事业。1997年,王志冲开始着手翻译新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十余万字的译稿,慢慢写成。2010年底,他翻译的长达80万字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问世。
由于译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奥氏书信集,王志冲为此研读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较深地思考,继2007年出版《还你一个真实的保尔》之后,他又写成这部《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传》,想以确凿的事实,塑造传主活生生的形象,并希望与厚重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相比较,引起阅历不同的读者的关注。 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