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顺行道教,“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山下阳村的布局,一街一巷,一树一塘,并不是随意设置,都有说法。比如风水塘,成半圆形横卧村前,寓意“月亏即赢”的风水轮回道理。风水墙将风水塘严严实实地包围着,阻挡着自家风水外流。塘后凿有一眼水井,历经数百年不干涸,依旧清洌。这口看似普通的水井,风水上为古村之眼。
一条石砌的堤将水塘一分为二,堤的另一侧是一块正方形平地,它和风水塘是一组对应的建筑,取意“天圆地方”,是村庄祭祀天地的场所。风水墙外是池塘,现在几近干涸,可以猜想,古时应该有满塘的荷花,预示“家和万事兴”。
风水塘为村庄注入灵气,池水中落着粉墙黛瓦的倒影;几只鸭子在进池塘欢快地游来游去,“嘎嘎”之声中将一池粉墙黛瓦搅碎。村民从各自封闭的大屋中走出,汇聚到风水塘前,心情豁然开朗。
距离风水塘不足百步,流淌着一条潺潺地溪水,河埠头上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这里洗菜、洗衣,妇女“啪啪”地捶衣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古老的石桥下植物葳蕤生长,两侧老屋沿溪一字排开,极具水乡气质。
以风水塘为核心的建筑群落是村庄的经典。正前方是巍峨的张氏祠堂,身后林立着古朴典雅的清代大屋、中西合璧的民国洋楼,马头墙高低起伏,勾勒出村庄嵯峨的历史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