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祠堂建于清嘉庆年间,祠堂三进,高大规整,很有气势,足以见证了张氏祖上的荣耀与富足。祠堂多处横梁上施有彩绘,多以民风、民俗等内容为主题,惟妙惟肖,密布着浓郁的历史信息。祠堂同时也是木雕的艺术长廊,各色牛腿、横梁、窗棂雕刻手法细致入微,线条流畅。祠堂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在时间的磨砺中色泽渐退,依然透出富丽堂皇的气质。
宗祠在前,风水塘居中,张氏香火堂殿后,前后夹承风水,祈求天地、先祖供佑文运昌盛、家风兴旺。
站在井边向四周眺望,村后是逶迤起伏的山峦,山峰似笔尖,倒映在池水中,仿佛笔尖蘸水,此时风水塘俨然成了墨池;而塘前开阔的田野,成了一张硕大的宣纸。村庄右侧坐落着石贵山,三段起伏的山峰酷似笔架,“笔墨纸砚”齐全,就可书写历史了。看,张家人有多豪迈!
其实,张氏并不是本地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由泉州迁到龙泉,康熙初年又由龙泉辗转到松阳,也许是看中了这松古平原的风水吧,以五行八卦形制设计了自己的生息之地。
从第一代张氏带领5个儿子白手起家建村,200年间耕读传家,逐渐成为文气斐然、富庶一方的村落。其间,出过不少英才,考取贡生以上功名有7人、庠生35人,还有为数众多的国学生,民国时张辅、张景星等名人都是张氏后裔。
然而斗转星移,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山下阳村日见萧条、破败,一幢幢现代建筑穿插古村中,显得非常突兀,不禁让人唏嘘叹息。
旅游提示
交通:松阳境内省道有龙(游)丽(水)公路、上(茭)松(阳)公路;有上海至松阳的直达班车;从松阳县城到山下阳村,建议租车前往,价格可谈。
住宿:回丽水住,也可宿松阳,根据个人行程自由计划。
特产:松阳茶叶,史载三国时即已形成规模,至明清,产茶名声愈盛,品种有银猴、玉峰、万寿茶,特点采摘细嫩,加工精细,入口香郁回甘。还有松阳薄饼、清明果、麦豆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