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问题勇于自我革新
徐枫介绍,近期市妇联党组抓住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契机,把查找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与查摆“不严不实”问题结合起来,形成问题清单并逐条剖析发现——
上海妇联组织面临4个方面挑战:
■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对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带来的挑战;
■ 面对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对妇联工作有效性带来的挑战;
■ 面对当前矛盾利益冲突的复杂性对妇联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带来的挑战;
■ 面对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对妇联工作方式创新带来的挑战。
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组织覆盖不全,特别是与体制外的各界各层妇女联系不广;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活力不足;服务妇女群众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推动工作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机关化、行政化路径,群众化、社会化、网络化程度还不高;部分妇联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欠缺。
徐枫说,我们需要痛下决心,勇于自我革新,在改革创新中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把本市各级妇联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妇女骨干兼任妇联领导
精简市妇联机关内设机构,同时夯实街道乡镇、居村妇联组织,是本次一项重要改革。徐枫说,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增强妇女群众的广泛性、代表性,明显提升妇联常委会、执委会及代表大会基层一线人员比例。
为此,街道乡镇、居村妇联要广泛吸纳辖区内热爱热心妇女群众工作,让在妇女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楼组长代表、文体团队代表、自组织负责人、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新经济组织代表、巾帼文明岗代表、农村女带头人代表、驻区单位代表等妇女代表,担任妇联兼职副主席、执委。徐枫解释,妇联组织要吸收来自各行各业的鲜活血液,不论是领导班子还是工作队伍都“欢迎来自外部的‘鲶鱼’”。今后热爱文体活动的“广场舞”阿姨都有可能吸纳到妇联组织来。
建立联系群众工作日志
本次改革还鼓励妇联干部走出机关,走到妇女群众中去。徐枫说,一个举措是,建立联系妇女群众工作日志,完善“妇女需求调研月”制度,促进各级妇联组织及时发现和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加强市、区县妇联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徐枫解释,“很多市、区县妇联干部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缺乏基层经验,缺乏和妇女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希望通过‘五个一’改革,加强妇联干部作风建设,增强群众工作能力。”
服务转为网络点播菜单
如何吸引妇女群众,尤其是年轻女性是摆在妇联组织面前的新课题。徐枫说,社区家庭是妇联工作的主要阵地,我们现在的活动中老年妇女参加比较多,对年轻职业女性的影响力较弱,活动针对性不强,有时来的都是老面孔,今后要扩大活动的受益面。
徐枫介绍,妇联要拓展网上妇女工作。探索建立网上妇联组织,建设“妇联通”工作平台,建立妇女儿童家庭公众大数据共享和分析机制,建设“网上妇女儿童家庭服务大厅”综合平台,将服务转化为网络点播菜单,配送到“妇女之家”,配送给有需求的妇女群众。要善于应用互联网开展妇女工作,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特别是涉及妇女儿童重大舆情,及时发声,敢于维权。引导妇女群众广泛有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推进“妇女议事会”制度,就涉及小区、楼组、家庭利益的有关事项开展议事协商。探索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切实从源头上保障和发展妇女权益。根据妇女儿童家庭民生迫切需求,主动设计并实施政府实事项目,推动将妇女创业就业、权益维护、心理疏导、法律服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特殊困境妇女儿童帮扶等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