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之路”调研项目由上海创业力评鉴中心与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马小峰、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周照博士等共同发起,调查了5000多位天使基金申请者(准创业者),在1100多位天使基金实际资助者(创业者)中,专家又对其中的174位创业者进行深度访谈。
名校创业者逾六成
调查发现,上海本地生源创业比例高居总申请比例的38%。这说明上海总体创业环境十分良好。在成功申请得到天使基金资助的大学生项目中,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创业者占据了64%。在专业方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者占大学生创业比例最高,达到31%,之后依次是人文科学类、机械与工程。而经管类学生的创业项目中有68%是互联网和现代服务及新媒体行业。
IT互联网行业排第一
在创业产业分布中,IT互联网排名第一。调研中将不同年代的创业行业比例与硅谷近年来创业行业的比例进行了对比,排名第一的都是IT互联网行业,排名第二位的行业则出现了较大差别,上海是新媒体和现代服务业,硅谷是生物技术。两者比较来看,国内涉及技术类创业项目比例远远小于硅谷。此外,国内在生产制造业领域创业所占的比例为8%,而欧美国家的此项数据两倍于我内,主要因素在于资本市场、制度环境(知识产权相关)、行业生态、市场需求等方面所呈现出的较大差异。
过早融资再融难度大
调研还发现,仅有不到1/4的企业有过商业融资经历,这说明融资并不如创业者想象的那么容易,38%的从未融资的企业有融资需求但尚未成功。因此,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就应开始考虑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数据研究表明,早期融资的市场预期最高,后几轮融资慢慢地开始与实际发展接近,因此,过早进入融资阶段的企业,其后几轮融资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企业运作之后会发现与原先设想的差距很大,等到再次融资时,又必须通过业务转型、扩展、产业链延展等来提高已经降低的未来预期。
在管理方面,经过调研,在早期创业团队中使用高薪、期权等手段留人的效果不显著。所以,对于人财两难的早期创业者而言,人性化管理,抓住员工的心理需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和团队建设方式。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