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居委会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像个“小机关”,门口贴满牌子、墙上挂满制度、桌上堆满文件。邻里小汇的建设,首先要轻装上阵。街道由自治办牵头,对居委会标识标牌和上墙制度进行了统一规范和清理,保证标识标牌总量控制,对内制度不再上墙;对外制度按照“居民要看、工作要用”的标准选择性上墙。“挤”出来的空间里,挂上了居民的油画和书法,摆上了书籍,提升“颜值”后的邻里小汇,有了“家”的味道。
在月河居民区,通过居委会走访征询,外教亲子班、编织沙龙、书画班等一批居民自治团队应运而生,漕河泾老街记忆在“月河人”的口述中,变成了墙上的彩绘;定期开展的健康讲座和义诊及远程医疗活动,惠及大众,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馨禾亲子绘本馆入驻月河邻里汇后,其独特的参与性、互动性、益智性能提升孩子动手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深受年轻爸妈的欢迎,如今只要活动一上线预告,便被秒杀抢光;楼道里整齐划一的公开栏,除了公开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联系方式外,增设了睦邻风采墙、书籍漂流屋、雨伞取用点等;月河小区公众号向居民提供各种政务信息、便民信息。
借大调研契机,漕河泾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经过近两年努力,先后推出了“军民坊”“宏润睦邻E家亲”“康健人家”等集聚惠民、便民、育民、乐民的邻里小汇,不仅为社区居民办了一件实事,也有力提升街道社区服务水平,为居民群众构建了一个便民利民的社区生活圈。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