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早间点击
     
本版列表新闻
小小童子,浸润在平等、温润的语文教育中,想不热爱母语也难——~~~
小小童子,浸润在平等、温润的语文教育中,想不热爱母语也难——~~~
小小童子,浸润在平等、温润的语文教育中,想不热爱母语也难——~~~
小小童子,浸润在平等、温润的语文教育中,想不热爱母语也难——~~~
小小童子,浸润在平等、温润的语文教育中,想不热爱母语也难——~~~
小小童子,浸润在平等、温润的语文教育中,想不热爱母语也难——~~~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童子,浸润在平等、温润的语文教育中,想不热爱母语也难——
民国老课本走红放大了哪种期待?
胡印斌
  “透过那一帧帧工笔线描的插图、一行行竖排的繁体字、一篇篇隽永的课文,作为一名语文教材编写者,我仿佛重新发现了汉语的美,呼吸到来自那个年代的一股清新蓬勃的气息。并且,这三套老课本也解开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民国时期不少人念完小学之后,便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

  《中国青年报》2011年最后一期“冰点”特稿,刊发了教育学者王丽一篇关于民国小学国语课本的文章。与国语老课本一样,王丽的这篇文章同样让人“惊艳”,她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亲爱的母语啊!如此优美、如此典雅、如此亲切。

  相信这道出了很多“回头去看”的人的心声。正如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手边摊开一册《开明国语课本》:“北风吹,白云飞,太阳哪里去了,树上的叶子哪里去了,地上的青草哪里去了。”中国文字之美,尽在其间,而丰子恺寥寥几笔的绘图笔简意深。小小童子,浸润在这样的语文教育中,想不热爱母语也难。

  民国老课本的美,还不仅仅是文字的美、文学的美,一些“说教”也渗透其间,不过,这种渗透一点也不空泛,甚至不着痕迹。《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第一课讲礼仪:“先生早,小朋友早,先生说,小朋友,坐下来,先生说,我讲话,小朋友听……先生讲完了,小朋友走出去,一二,一二。”其实,教育本身并不必然排斥说教,只不过,当这种说教以一种空洞的方式出现时,不免面目可憎。

  影响也好、渗透也罢,任何一种课本都有着这样的“宏愿”,只不过,民国老课本更平等、更温润、更能贴近孩子们的心灵。没有强迫,没有指令,没有暴力,这样的语文才是让人温暖的语文,才是可以托付的语文。它首先撩动你、触动你,入眼入心,沁人心脾;其次体贴你、包裹你,在这样的母语环境中,每一个人想必都能感觉到沉静、大气,而非焦躁、戾气。

  王丽说,老课本揭开了民国那些人何以念完小学即能自食其力、安身立命的秘密。她举出的例子是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范用、《新民晚报》原副总编辑冯英子,这些人都是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代表性不言而喻。其实,从一般民众那里,似乎更能体现出这种教育的穿透力。

  历史地理学者王振忠在《水岚村纪事》一书中,就“打捞”出过这样一个人物:詹庆良,这个只读了三四年书的徽州山村少年,早年遗落的一本日记既记事,也抒怀,文字颇为成熟,其人其文也为那个时代的小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可触摸的样本。

  民国老课本的走红,也放大了社会公众对当下教科书的期待。人们都在强调要珍爱母语,可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却每每让人失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疏离、隔膜乃至扭曲,可能是一个原因;而从技术层面讲,时下语文课本与人的割裂也难辞其咎。

  一套《启蒙国文》在编辑大意中说:“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于儿童心理,不好高骛远。”即便是这一点,实现起来也是千难万难,遑论其他?惟愿民国老课本的走红,不只是一种时空穿越,而是一种变革的先声。

  中国青年报 (胡印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专版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特刊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A36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A38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A40版:广告
   第A41版:年终特刊
   第A42版:年终特刊
   第A44版:广告
   第A45版:广告
   第A46版:广告
   第A47版:广告
   第A48版: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生活
   第B26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掌上天地
民国老课本走红放大了哪种期待?
吹啥得啥
广州“万能社保卡”昨天首发
在分拣一线感受快递“爆仓”
身患三种癌症拼死生下“小不点”
广告
新民晚报早间点击A16民国老课本走红放大了哪种期待? 2011-12-30 2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