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统由蒂姆·卢伊斯教授带领的微技术和医疗器械专家开发,通过集成到方向盘的传感器,“不知不觉”地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皮肤电导和血氧饱和度。
所收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电送到一个微控制器,后者能将测量结果显示在车辆信息系统的屏幕上。例如驾驶者的皮肤电导,揭示他是否处于严重的压力下,其血压是否超过临界值。唯一的要求是,驾驶者的手(至少时不时地)接触集成到方向盘的传感器。该设备还可用于识别头晕发病或心脏病发作。
“我们的目标是在驾驶者感觉不适时启动测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卢伊斯教授说,“当通过皮肤电导值检测发现紧张状况,就可以阻断电话,或自动将收音机关闭。如果问题更加严重,系统会打开危险警告灯、降低车速,直至执行自动紧急制动。”
新的生命体征测量系统的关键部件是两个传感器,可在市面上方便地买到。其中一个将红外光照射到手指,再通过反射光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另一个传感器则测量所接触皮肤的电导率。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微控制器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传回。为扩展数据池,并使关乎驾驶者健康状态的判断尽量可靠,系统通过无线连接到其他外部设备,如血压监视器。
现在另有一些在行驶中测量司机紧张水平的系统也正在研究中,但这些系统并不适应汽车行业批量生产的要求。而新系统将相应的传感器集成到方向盘,规避了布线的麻烦。
最近在慕尼黑老龄咨询委员会的配合下,新系统的首次有人测试十分成功。在驾驶时段五分之四的时间里,集成到方向盘的传感器都能成功地采集到数据,给研究人员增加了信心。凌启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