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早间点击
     
本版列表新闻
高校自主招生各立“山头”,考生奔波应试重入“怪圈”,有人提出——~~~
高校自主招生各立“山头”,考生奔波应试重入“怪圈”,有人提出——~~~
高校自主招生各立“山头”,考生奔波应试重入“怪圈”,有人提出——~~~
高校自主招生各立“山头”,考生奔波应试重入“怪圈”,有人提出——~~~
高校自主招生各立“山头”,考生奔波应试重入“怪圈”,有人提出——~~~
高校自主招生各立“山头”,考生奔波应试重入“怪圈”,有人提出——~~~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自主招生各立“山头”,考生奔波应试重入“怪圈”,有人提出——
回到“只有一个高考”,行不行
彭德倩 徐瑞哲
  复旦大学水平测试前天举行。格致中学考点门外,有个摊位的吆喝引人关注:“面试强化班,包通过……” 

  边上,上外附中学生家长曹女士神情疲惫,连连摇头——为了“保险”,她儿子报了“千分考”(复旦水平测试)、“同盟”(同济大学等卓越9校联考)、“华约”(清华等7校联考)三场考试,奔波应考,人都瘦了一圈。 

  “与其这样,不如退到没有自主招生的时候,单凭高考选拔入学,省心、省力又公平。”曹女士的话道出了如今不少家长、考生的心声:回到“只有一个高考”的年代,究竟行不行? 

  自主招生已到反思时 

  一项招生机制改革,在探索过程中引发“倒退”的呼声,的确值得高校思考。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此前接受采访时坦言,当初设计自主招生政策,正是希望克服高考“一考定终身”带来的弊端,为更多偏才、怪才辟出深造通道。如今,实践是否达到这一目标,却有待检验。 

  现实是,许多高校自主选拔不仅设有学科考试,而且比高考难度更高。为了增加入选概率,不少学生在多所学校的考场之间奔波,徒增负担。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原本通过高考也能入学。复旦大学公布的数据显示,获预录取的考生中有98%的人高考成绩已过复旦录取线,无需享受“过当地一本线即录取”的自招优惠政策。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高考能考进来,那自主招生岂非多此一举? 

  业内人士指出,自主选拔录取机制,原本出于为学生减负的初衷,然而在当前实践中似乎有些“走偏”。复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指出,当前高校间对高分生源的争夺日趋激烈,而自主招生的优惠录取政策,成为争夺高分生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不能拆新桥走老路” 

  走回头路,回到“只有一个高考”,行吗?不少专家给出否定答案。 

  “高考本是独木桥,如今已有立交桥,不可能拆了新桥走老路。”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是“纯高考”时代考入大学的。他认为,年代不同了,人才类型多样化了,选拔人才的方式也要多元化。 

  专家指出,自主招生作为高考选拔录取的有益补充,是时势所趋,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简单走“回头路”,那么改革将无法进行下去。自主招生有发展中的问题,也必然有发展中的对策。 

  已有高校开始思考让高考和自主招生合二为一。复旦招办负责人曾提出“高考后面试录取”方案,即将高考转变为“学业水平考试”,以高考成绩作为报考大学的笔试成绩,学校可以根据高考成绩设定一个分数线,并确定高考成绩在获得本校自主招生面试资格时的权重。这一改革思路在获得部分高校赞同的同时,也被另一些高校认为“不现实”。首先是时间因素。高考成绩公布在每年8月,新生开学在9月,短短时间内,高校自主选拔和录取流程走不完;其次是人员组织因素,对于多数高校,其成本不堪承受。 

  “免笔试”或成新方向 

  专家指出,比较理想的自主招生形式其实还是采取一次覆盖文理科目的统一考试,但各校都有各自的选拔标准。比如,有的院校选择理工科目成绩作为最大权重,有的院校则可以看重文科或综合科目。在这样的自主评价体系下,各校可以招到适合自己的学生,学生也可以同时拿到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增加可选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少高校开始试行中学直推优秀生机制,直推生可以免去自主招生笔试,直接进入面试。一所“211”高校的招办负责人认为,“免笔试”也许是自主招生的一个方向。他坦承,如果在长期合作、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各个中学能够根据学生真实水平,结合招生高校特点推荐考生,高校是非常欢迎的,“免去一考,不再折腾,何乐不为?” 

  解放日报(彭德倩  徐瑞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19版:股市分析
   第A20版:公众服务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A23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A2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面对麦当劳辟谣,监管应给力
当我老了
纵论“吴英案”背后多“纠结”
新设高校不得便用“中国”字样冠名
元宵猜灯谜?想得快不如搜得快
回到“只有一个高考”,行不行
新民晚报早间点击A13回到“只有一个高考”,行不行 2012-02-07 2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