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晚报东方大力神 高考命题解读~~~
新民晚报东方大力神 高考命题解读~~~
新民晚报东方大力神 高考命题解读~~~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晚报东方大力神 高考命题解读
高考数学:十年回顾助你找准新方向
大力
  日前,由新民晚报活动部中高考办公室主办,部分参与上海市高考数学命题的教师聚首北郊高级中学,对近十年来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数学(上海)卷命题作了初步的回顾与总结。21世纪的高考数学(上海)卷在各方努力下,由极力打造命题立意“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品牌试卷,升华为蕴育着“海纳百川、锐意进取”的海派文化内涵。在大家的热议中,总结了以下一些方面:

  1  把握教学可持续发展方向

  命题改革一开始就牢牢把握住与时俱进地认识和考查数学基础知识、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的角度进行命题的方向,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符合大力发扬和提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国家战略。同时,与实现上海二期课改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共振现象,使教学与评价产生了良性的互动。

  2  开创能力立意的命题新思路

  在应试教育的 “围(围绕能考的知识点用复习资料全方位覆盖)、追(紧追当年新设计的试题模拟复习)、堵(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设置各种限制)、截(在传统理念下,凡是能出题的切入点都已经无法插足)”下,上海走出了一条能力立意的命题新路。在考查传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基础上,完善评价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体系,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求知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了空前的提高;并且从研究性学习的心理特征出发,开发了评价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目标,确立了命题原则,推出了一批耳目一新的高考试题;然后,建立超越传统的、使不同水平学生可以各得其所的开放性评价机制——即分层评分。

  3  具有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命题改革的想法和举措得到师生的认可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理论的支撑。在完善评价体系中,依据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提出了一般能力和数学能力并举的命题框架;在二期课改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施良方的 《学习论》,开发了评价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主题;在成功教育理念推动下,依据比格斯的“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理论,在评价手段上建立了分层评分机制。 

  4  实现命题技术的可操作性

  在“推广”的手段上,达到目标明确,没有歧义,能将学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呈现出来。特别是在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方面所运用的命题技术和策略,有了较成熟的方法;命题所设计的考查研究性学习能力主题,使学生对要求探索研究的方向一目了然,对探索研究的深度花点功夫便触手可及;对于开放性评价机制——分层评分的可行性也有命题的成功案例。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反复研究、探索,充分试验的基础上,下功夫作了大量的宣传,使教学与评价有了一定的吻合基础,再由浅至深逐步推出,才收到成功的效果。

  5  锻炼和造就了一支队伍

  十年改革一路扎实地走过来,同时也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队伍,他们不甘寂寞,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不为名利,安于默默无闻地潜心研究,为上海高考命题改革辛勤耕耘着。如今,他们也收获着对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更深入的理解;收获着创新能力的提高;收获着魅力无比的原创题的成功。诚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继续努力去攻克难关。如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实际的数学建模问题,还不能命制特别好的试题;创新能力的考查,目前还多为思维方式的创新,体现结论或成果的创新还不够;分层评分机制还没有完全到位;如何更严谨地定义探究能力,能恰当地把握一般求解数学问题的探索与探究能力的区别等等。

  十年磨一“剑”

  十年命题改革是在稳步中推进,每年的变化似乎不足为奇,然而暮然回首,却有了“质”的飞跃。这其中融入了几代人的智慧和辛劳,为评价和选拔具有潜在学习能力的人才呕心沥血,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命题新思路。再回首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单纯解题转向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横向的类比、纵向的推广,从具体的感性材料中归纳出抽象的、理性的原理;满堂的接受性学习正在转向适时地研究性学习,或接受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由条件出发的形式化逻辑推理,到探究数学对象的规律,感悟数学本质,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或结论;在学生学习和感受知识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各人所长,使其各得其所,体验着成功者的愉悦。

  当年(1985年)上海取得自主命题权,被认为是缔造了一个“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无法与其他省市相比较的产物;今天,外省市同行认为:上海数学教学在培养创新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成效。特别是考查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命题形式被许多省市自主命题所采纳。全国专家组评价:在创新精神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上海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当刮目相看。这是对上海高考数学命题改革——十年磨一“剑”的褒奖,更是对新课改,以及在新课改下的上海中学数学教学的褒奖。十年磨一“剑”,既艰辛又富含深远意义。 

  大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19版:股市分析
   第A20版:公众服务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A23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A2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高考数学:十年回顾助你找准新方向
换一座城市学习 换一个国度生活
高三生特殊的“开学大礼包”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升学指导A23高考数学:十年回顾助你找准新方向 2012-02-07 2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