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4次荣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称号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真诚为兵服务的缩影。
19年如一日
19年前,汪泽磊从河南农村来到武警上海总队,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可没多久,厄运悄悄降临:他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医院立即成立治疗小组,会诊后决定对汪泽磊进行以维持性血液透析为主的治疗,不惜一切代价,挽救这位年轻战士的生命。
每年汪泽磊过生日,医护人员都会准备好生日蛋糕,点燃蜡烛一起祝他生日快乐。19年来,医护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对他的治疗、护理、关爱始终如一。
19年里,天天与病魔抗争的汪泽磊曾经消沉过,甚至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面对医护人员的爱心,他又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
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像汪泽磊这样的病人并不是个别。战士黄乐业患结核性脑膜炎,医院治疗费花了近10万元;战士余海军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为他支出14万多元……院长徐丽说,凡是战士健康需要的,再贵的药品也要用,再好的设备也要上;凡是有助于战士治疗的专家,军内没有军外请,市内没有全国请。近年来,他们先后邀请100多名国内外专家为患病官兵会诊,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基层官兵医疗。医院把价值数千万元的超级伽马刀、核磁共振、高压氧舱、全身螺旋CT、彩超、准分子激光等先进仪器,最大程度地用于官兵诊治上。
把官兵当亲人
“出院的日子还是来临了,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谢谢医生和护士,我会想你们的。”这是原总队女兵训练管理基地女兵成倩写给军人病房里的医生、护士的留言。前年6月,成倩生病住进军人病区。治疗期间,除了日常护理外,护士还悄悄帮她洗衣服,晒干后叠好放在床头。
“把官兵当亲人”,这是在军人门诊和军人病房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十支队排长郭琪患有频发室性早搏,一直通过药物治疗,医院的医生始终关切着他的健康状况。去年初,听说武警总医院引进了一套先进设备,可通过射频消融根治他的病症。医院领导就与总医院联系,并派主治医生陪郭琪赴京。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郭琪的早搏病症消失,现在他又回到了执勤训练第一线。
通讯员 连宗 靳迪 杨树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