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发表了到达陕西后的第一次讲话
其实对于这种复杂困难的局面,马文瑞在来陕之前,已是心中有数。他掌握的情况,来自各个方面。一是陕西的一些熟人到北京后,常到他那里反映些情况或发泄一些不满情绪;二是中央召开陕西工作汇报会议以及陕西传达汇报会议纪要的《简报》都送给他看,使他知道了当时陕西问题的不少情况。
一直在马书记身边工作,以后担任常委秘书长、副书记的牟龄生回忆:“马老抓工作,历来讲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随大流。他对刚上任要抓的工作,刚到陕西心里就已经大致有了谱。”
马老自己在《回忆录》中也写道:“当时,全国的大势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党的工作重心由搞政治运动转入经济建设。根据陕西的实际情况,我觉得首先一步要进行拨乱反正,不对‘文化大革命’遗留的种种问题清理清算,不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经济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
说真的,到了陕西,一踏上家乡的土地,除了感到亲切之外,马文瑞还感到了一种沉闷和落后的气氛。所接触到的干部群众,言谈举止,甚至衣着面貌都显出叫你难以言说的某种保守与因循。这使马文瑞倍感焦虑,这样的精神状态,怎么能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呢?
夜里,马文瑞躺在省委1号院的宿舍里,怎么也不能入睡。周围是一片沉寂,那种寂静的感觉使你很难想象到这里会是一座省城。院子的围墙外面就住着农民,农村四周是菜地和麦田。一切感觉都好像比北京和一些发展快的省份慢了至少10年。他又想起了临下来时同小平同志的一席谈。他知道,小平同志对搞地方工作是有经验的。当他征询小平对陕西工作的意见时,邓小平严肃地说:
“陕西原负责人政治倾向不正,他们过去执行‘文化大革命’一套错误东西很积极,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粉碎‘四人帮’后,仍然没有认真地清理清算。王任重到省委工作不久,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有关工作。你去了,应把拨乱反正当作大事来抓。”马文瑞点头表示同意。随后,邓小平向他提了两条建议:一条是恢复老政策中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按劳分配呀,集市贸易呀,搞些副业呀,自留地也允许搞,可开些小自由。一条是整顿基层领导班子。他还特别讲到陕西旅游资源丰富,要重视“搞旅游”的问题,搞旅游就要整修旅馆、整修公路,发展餐饮服务业等,这样不光是旅游本身,而是带动其他许多行业都发展起来了。小平同志讲的很细致,用最朴素率真的语言勾勒着一幅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蓝图。邓小平最后强调说:“总之,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去搞,因地制宜嘛。”邓小平这些恳切的指示,使马文瑞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大大坚定了他到陕后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如今在沉思中回想起来,他顿时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1978年1月21日,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的省、地、县三级干部会议已接近尾声。借此机会,马文瑞与参加会议的同志见面并发表了到达陕西后的第一次讲话。
会议是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会场格外安静。马文瑞到陕西上任,而且要在有数千人参加的大会上亮相,人们都想听听新来的省委第一书记他说些什么。不少年轻的干部更想一睹老革命的风采。他当时虽已年近古稀,但头发乌黑、面色红润,走路腰板挺得很直,根本不像是一个老人,给人年富力强、沉稳自信的感觉。
于明涛主持会议:“下面请新上任的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同志讲话。”
会场上掌声雷动。马文瑞谦逊地说:“同志们,没有参加会议的讨论,也没有来得及做调查研究,很难讲什么具体意见。只是和大家见个面,认识一下,一回生二回熟嘛,以后我们就是熟人了。”
大家哄地笑了,马文瑞也笑了。会场上方才那种过于严肃的气氛消失了,大家就像熟人见面一样轻松自然了,人们还是渴望听到省委第一书记的就职宣言。马文瑞讲道:“同志们,从今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中央重大的战略决策。从全国来看已经具备了转移的条件。那么我们省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