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的艺术人生颇具传奇。1920年出生的他5岁起画画、15岁辍学、19岁当兵,22岁随英军驻扎新加坡。在樟宜基地,他用水彩画来描绘军营生活;即便成为日军战俘送往缅泰有疟疾的丛林修建铁路时,他也不忘拿起笔来“速写”苦难生活,揭示日军暴行。28岁起,他绘制的连载作品“圣·特瑞纳”女校漫画,标志着其向“国际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塞尔迎来创作的“黄金期”。其作品相继在《小人国》《世界报》《纽约时报》及《星期六晚邮报》等英美报刊上露面。尤其作品经常登上《纽约客》、《新闻纪事》等世界名刊的封面,令他名声大噪,此间动画、广告画亦接连面世;进入晚年后他仍是笔耕不止。
由于二战中曾目睹人类文明惨遭践踏,心灵的苦闷令塞尔前期漫画带有一种虚无主义倾向,图画追求无意与偶然境界。后来他的漫画能就各年代欧美大都会人的颓废、享乐、轻浮等精神面貌予以适当“评论”,反映出社会政治生活的贫瘠、相互关系的冷漠。塞尔还极尽幽默能量,用画笔呈现他心目中的那个“动物乐园”。他绘制的生物群景,鸟类怪兽出没其间,仿佛让人回到了侏罗纪。从造型来看,其画品古风厚重、清素寡淡。他的前期画作,深受安德烈·弗朗索瓦、索尔·斯坦伯格等画家的影响,但他于“古典与唯美”中用钢笔淡彩速写性地对各色人等及诸多生灵的谐趣描绘,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动感美感,显然已自成一格,技艺无人企及。阅读老牌杂志的文化人,但凡见到那种有着尖鼻小眼、利牙大嘴、细脚长肢的漫画形象时总会多瞄上几眼。而这便是画家特有的品牌视觉特色及讽刺利器。塞尔曾经非常“自傲”于自己的画作,但他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如既往地在争取漫画能在版面上获得更好位置和俘获更多民众的心。实际上,从他获得的不少有影响的奖项如职业漫画家最高荣誉“鲁宾奖”、华语广告插图奖等来看,塞尔已无可争辩地跻身于世界一流漫画家的行列。有人指其艺术“与杜米埃齐名”。
金建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