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以长篇小说闻名于世,无论是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成名之作《野草在歌唱》,还是《暴力的儿女们》五部曲、《又来了,爱情》、《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等,这些长篇涉及种族、女性、婚姻、科幻等题材,确立了她在英国当代文学史和世界文坛的地位。那么,她的中短篇小说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上海译文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的莱辛中篇小说集《祖母》,让我们领略了她在这一领域同样非凡的才华,莱辛娴熟的叙事技巧、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人性深刻的把握令人印象深刻。
《祖母》收录了莱辛的四个中篇。除了《原因》讲述的是一个外表光鲜却昏庸无度的君主如何将一种神秘的古文化引向腐朽衰败,富于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其余三个中篇用的都是现实主义的手法,围绕一个主题:情爱。《祖母》的女主人公罗丝和莉尔是一对好朋友,罗丝的丈夫与她离了婚,莉尔的丈夫死于一次车祸。两人分别带着自己的儿子汤姆和伊恩平静地生活着,彼此又亲密无间。然而,父亲的去世改变了伊恩的个性,他变得多愁善感,并且爱上了好朋友汤姆的母亲,投入了罗丝的怀抱;汤姆发现后怒不可遏,作为报复,他也和伊恩的母亲莉尔发生了关系。虽然这两个年轻人后来都结婚成了家,但他们都无法忘怀那段不伦之恋。而在《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中,黑人小女孩维多利亚由于难忘小时候关心过她的白人男孩爱德华,暗恋上了他。因为无法得到爱德华的爱情,维多利亚移情于其弟托马斯,并生下了托马斯的女儿玛丽。虽然托马斯兄弟后来知道了实情,接纳了玛丽,但融合的过程又是两种文化冲撞的过程,让维多利亚五味杂陈。《爱之子》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爱情故事。二战期间,詹姆斯·里德应征入伍,部队被运兵船送往印度,途经南非开普顿短暂休整,詹姆斯邂逅美丽的少妇达芙妮,双方一见倾心,爱得轰轰烈烈。然而,相聚匆匆相离难。到印度之后,他发现自己连达芙妮的地址都没有留下,写了无数封给她倾诉思念的信却无法寄出。战后,詹姆斯娶妻生女,但始终割舍不下达芙妮。带着一大包信,他踏上了去南非寻找心上人与儿子的旅程,谁知人去楼空,让他忧伤不已……
三篇小说写的都是爱,但侧重点和内涵各有不同。《祖母》讲述的是一个因缺失父爱而陷入恋母情结以及有关成长之痛的故事。《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中的维多利亚发现女儿玛丽与爱德华的儿子萨曼瑟十分亲热,一想到女儿将来可能会给萨曼瑟当保姆,她忍不住悲从中来。她同意托马斯一家安排玛丽去上白人女孩居多的好学校,是为女儿的前途着想,但她明白女儿要去适应一个不同的世界会遭遇多少困难。维多利亚不会想到,她的一段无望之恋,产生的却是女儿将面临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冲突的难以承受之重。
《爱之子》是三篇小说中最出色、最感人的一篇。作家不仅将詹姆斯与达芙妮的爱情故事写得缠绵悱恻、一唱三叹,而且将其置于二战的时代背景中,让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之舟在时代的波涛中沉浮,因而显露出了非同寻常的底色与令人深思的内蕴。詹姆斯与达芙妮因战争而相识,也因战争而分离。他的部队辗转曲折、历尽艰辛到达印度后,并没有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战斗中,却成了镇压印度民族独立起义的工具。“保卫着坏的东西不被更坏的东西侵犯”,反思英国殖民统治与同情殖民地人民的情绪于是在军营中蔓延开来。而在这无聊的日子里,能够慰藉詹姆斯心灵的,只有对达芙妮绵绵不绝的思念和不断地给她写一封封发不出去的信。弥漫在整篇小说中的,则是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中散发出的那种唯美、忧伤的气氛和对日不落帝国走向没落的无可奈何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