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德彪西鸣不平
周炳揆
  ◆ 周炳揆

  音乐界有一个惯例,每逢著名作曲家诞辰、逝世等重大周年纪念日,都会举行作品音乐会以表示纪念。今年8月22日是德彪西诞辰150周年,然而,这一天似乎并未引起音乐界的关注——卡内基大厅、林肯中心、“纽约爱乐”等均未有纪念他的举措。

  人们可能会说德彪西的作品并不十分吸引观众,但情况可能更复杂一点。音乐爱好者对他并不陌生,他开创了“印象派”,被称为音乐界的莫奈(法国印象派画家),他的交响诗《大海》是那样的恢宏,他的《牧神午后》配器是何等的华丽……然而,恰恰是这些认识,造成了人们认识德彪西的障碍。德彪西精致透明的音乐,掩盖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敢作敢为。

  西方音乐史上,德彪西被认为是最为激进的作曲家之一。他喜欢用不协和和弦作曲,听来有点类似今天的爵士乐,但又有文艺复兴时代的韵味。他的印象派代表作《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开始是一段中世纪的神圣音乐,但音乐并不朝前推进,过渡句像碎片似的停滞在原地,宛如萦绕在耳边的无伴奏合唱。德彪西是一个激情的创造者,他完全漠视主题、韵律、节奏等作曲的基本要素,而是通过对瞬间的记录,对存在的幻觉来进行创作的。他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是朦胧、模糊和虚无缥缈的感情,是一种印象的艺术。

  1905年名作《大海》问世,德彪西同意在节目单上把《大海》定义为“音乐印象主义”。在古典音乐领域,“音乐印象主义”是德彪西享有“专利”的标签。但问题是德彪西本人对这个标签的态度却前后不一。1908年他在写交响诗《意象》的“伊比利亚”和“春之回旋曲”两乐章时,给出版商写信:“我在尝试写一些别的东西……就是那些蠢人称之为‘印象主义’的。”或许正因为此,法国音乐学家Francois Lesure在2001年版的《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中,坚称德彪西不是印象主义者,而把他归入始于1885年的法国文学艺术的象征主义运动。

  所以有评论家认为,德彪西的纪念日被忽视和他对自己定位的飘忽不定有关,作曲家本人也要负一点责任。今年8月DG出版一套2CD的合集,是法国著名钢琴家皮埃尔·洛朗演奏德彪西钢琴序曲的录音。德彪西曾用小写字母在每一曲的曲尾配了小标题。其中有一首为《枯萎的树叶》,这可以是一幅印象派画作的绝佳的命题,也可以说是我们为他鸣不平时的心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特稿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人才/招聘招生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为德彪西鸣不平
索尔第百年纪念
音乐存在于树林、河流与天空
东方交响乐团公布新演出季阵容
中国需要“巴洛克”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B08为德彪西鸣不平 2012-09-09 2 2012年09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