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乐队排练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结束后,学生们静静地等候教授的评论。“你们在演柴可夫斯基,”教授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对他们说:“这不是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我建议你们多听巴洛克音乐。”69岁的霍格伍德是英国著名的音乐学家,研究巴洛克音乐的权威。
中国人喜爱巴赫、亨德尔、拉莫、维瓦尔第等巴洛克音乐家的人其实很多,北京音乐节还安排了4个巴洛克音乐的专场演出。但霍氏发现中国人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认识,基本上集中在19世纪的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等浪漫主义音乐家,再加一点莫扎特和巴赫。甚至于像中央音乐学院这样的高等音乐学府,学生们在拉小提琴时能很熟练地揉弦,却不会不揉弦。而在巴洛克音乐中是很少揉弦的。学生们在舞台上的站位,用的琴谱都不符合巴洛克音乐的要求。
霍氏的评论得到中国同行的认可,中国没有专事巴洛克音乐的乐队,没有具有巴洛克时代特色的乐器,音乐学院也没有开设巴洛克的课程,大多数人不清楚巴洛克音乐与古典、浪漫乐派的不同。
近几十年,巴洛克音乐在西方音乐界重新受到重视,而吸引观众的一个亮点是“回归历史”。霍格伍德等专家作了巨大的努力,摒弃了后人加工过的、适合大型乐队演奏的巴洛克乐谱,原汁原味地演绎作曲家的原始意图。巴黎歌剧院今年上演出拉莫于1733年写的歌剧《希波利特与阿丽西亚》,其背景设计、服装、灯光都回归古希腊时代风貌。近年巴洛克音乐是西方发展最快的古典音乐,有几十个乐队、大量的录音制品出现,其中有些音乐已有几百年未曾听到了。
霍格伍德认为中国音乐界应当补课。他以广州交响乐队为例,说这支乐队擅长热血沸腾、风驰雷击的德奥音乐,但也不必急于完全改变其风格,可以每次演一部纯真的巴洛克音乐,如亨德尔的《皇家焰火音乐》,这部作品需要大乐队编制在户外演奏,比较适合“广交”的特点。他建议乐队可以演一些深受巴洛克音乐影响的作曲家如斯特拉文斯基、马蒂的作品,或埃尔加、拉夫、韦伯恩为现代乐队重新编写的巴洛克音乐,逐步加深体会巴洛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