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建立“食品安全实时监控平台”以来,闵行区的盒饭生产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闵行区内有40家盒饭生产企业,每天供应20多万份盒饭,企业数在全市名列前茅。按照相关规定,盒饭原料进厂必须做好记录;食用前温度必须始终保持在65℃以上;从盒饭加工完成到被吃掉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小时……每个步骤都有规矩。闵行区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李黎军说,2008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闵行分局开始研发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实时监控平台。每天的原料供应商、加工的温度和时间、盒饭销售情况……统统要载入电子台账,上传送到“食品安全实时监控平台”,发现问题就能一路溯源。
监控平台还有每家企业的一线岗位职工信息,如果某员工健康证快到期了,平台会提前一个月提醒。
“实时监控平台”还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每个月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实施在线评估,每半年实施现场评估。2008年至今,第三方评估已经发现252条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政府职能部门。
闵行区内40家盒饭企业目前已有39家加入“食品安全实时监控平台”,另一家是今年7月刚注册的新公司,设备、人员到位后,也将加入监控平台。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