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渠道的兴起与便捷,使得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漏洞能够被迅速觉察并曝光出来。然而,“人人都有麦克风”毕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内容惊悚而又未经严格调查核实的言论,常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类似“吃猪肉等于自杀”的网帖,看似是在警醒公众,实则不亚于向平静的社会投掷了一颗炸弹。其在行文及标题上的夸张语气,恰好攫住了人们久为食品安全问题所累的心弦,而由于有“饲料里加入安眠药,尿素喂猪”等极端表述,也令附和的声音越来越多。基于气愤,在帖子流转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印象或平日的经验来加入新的论据,以表明猪肉真的“不能吃”。而其内容中诸多有违常识之处,反而被集体无意识地忽略了。比如在猪饲料中加入无机砷(砒霜)的表述,稍作求证即知属于夸大其词。
并不否认曝光者的内心善意,但是过分依赖添油加醋的方式来吸引眼球,也极易导致事实呈现上的不够准确和客观而造成误伤。“吃猪肉等于自杀”的耸人听闻之论,对那些守法经营者无疑构成名誉上的伤害。
食品安全领域几成新闻富矿。曝光本无可厚非,但将特定区域的某些厂商的不法之举,未经全面抽样取证,就渲染为行业性的沦陷,只会透支越发金贵而又日渐稀缺的社会诚信,让每个人都沦落至“什么东西都不敢吃”的神经质状态。而这,不过是一种“双输”的结局。
在利益冲突愈发多元的今天,公众也需要理性科学地看待食品卫生这一议题,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学会冷静和克制,而不是被一些不靠谱的“曝光”牵着鼻子走乃至惶惶不可终日。 新华每日电讯(王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