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道手续 一气呵成
庄秀贞阿婆的卧室里,两面墙成了“展板”,上面都是她制作的中国结。这些中国结有的如美人跳舞,有的似笑脸盈盈;有的呈方形,但有线条婉转曲折,有的似圆形,又有花色暗藏乾坤;大小参差,颜色错落,十分有气势。
宽幅半落地的大窗前,一张方桌上摆满了各种编织线、工具、样品等。阿婆就着窗前明亮的光线,正在一张泡沫板上“拗造型”。先摆上一段红绳,然后通过在泡沫板上插上一枚枚大头针,将红绳一边定位一边七弯八绕,织起了中国结。穿好后,把绳抽紧,烫去线头,最后还要上浆。
庄阿婆告诉记者,一个中国结只用一根绳子编就,绳子有粗有细,有长有短,编什么花样都首先要心里有数。她编的多为“家用”,如包饰、车饰等,一般线长80厘米,也有几米长的,最大的一个有6米多长。
有感世博 激发创作
庄阿婆和中国结的结缘,始于2010年。有感于世博会中国馆里中国结的大气和喜气,她一下子喜欢上了它。朋友送给她一本编织中国结的书,她竟能一下看懂。后来参加了社区里一个兴趣班,“两三堂课后,我的水平已超过老师。”
庄阿婆从书上、课堂学到基本功,而她最大的乐趣,在于翻新、自创花样。“我做出来的花样,网上找不到,书上寻不着。”2012年“神九”飞船升空,她惊讶地发现,她“自创”的中国结和飞船上的中国结居然一模一样。“这给了我极大信心,好像神九成功发射我也有一份功劳。”
如今,庄阿婆手下的中国结加入珠子,花样更加繁多,有的还变身耳环、手链等,让人越看越喜欢。媳妇、外孙女经常忙着帮她从网上淘各种编织线和珠子。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从“入门”,到信手拈来,3年来,庄阿婆已做了大约500个中国结。
在一次居委会举办的中国结展示会上,庄阿婆编织的中国结被人广泛称道,还有人前来“讨要”。阿婆生了心:中国结象征喜庆,送人就是送开心啊。“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从此,只要有人说喜欢,她都慷慨赠予。小区里许多邻居,都喜欢她的祝福。“如今十之八九都已送人,剩下不多了。”小小一枚枚中国结,促进了邻里和谐,打通了门户阻隔。“昨天我去看病,还送给医生一个,医生十分开心。”
外孙从国外回沪探亲,惊讶得不敢相信:“外婆你太厉害了!”许多外国朋友都喜欢中国结,外孙回美国时,捎走50多个。“每一个都有我的祝福。”
蛇年春节来临前夕,庄阿婆又赶工制作了一批中国结,还把两个1米多高的中国结送到了居委会。“愿大家都过一个祥和开心的中国年!”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