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业务工作区定期对公众开放
■ 互动了解市民服务需求
■ 常态化开展重大天气过程解读
■ 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气象灾害多媒体信息
■ 为公众提供人体舒适度综合指数
■ 提供“直通车”式农用天气预报服务
入冬以来,申城频遭十面“霾”伏,也引发了不少市民呼吸道不适。为此,市气象局今年将联合卫生部门,在原有的体感指数服务基础上推出人体舒适度综合指数,增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据介绍,升级后的指数,除了会考虑气温、湿度、风等常规气象要素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外,还会考虑城市边界层内的多种物理和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的综合影响,比如,反应性气体、PM2.5、紫外线辐射等,其中,会重点关注霾和臭氧等污染性天气。
新指数推出后,将通过网站、电视、电台、微博等多种渠道对公众发布,也有可能结合上海正在试点的家庭医生制度,在出现雾霾天气前及时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家庭医生和易感人群,提醒他们加强自我防护,减少雾霾天气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此外,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今天上午也正式成立。该中心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将整合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手机短信、智能终端、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发布渠道,保证各类重要预警信息能在第一时间发送至公众手中,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