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强度大历史少见
1月份,全国曾出现了四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尤其是中东部地区,雾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10到20天。为何雾霾天气偏多偏重?陈振林说,雾霾天气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有关。“从气象条件来看,1月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偏弱,风速小,大气条件比较稳定,这种静稳天气特别容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此外,秋冬季节本身就是雾霾高发的季节,我国气溶胶浓度较高,容易催生雾霾,而雾霾天气又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出现二次加剧效应,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的发展,甚至导致重污染现象。”
静稳天气不宜燃放爆竹
陈振林说,1月份的雾霾天气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以及发生强度之大,属于历史少见,其中,静稳天气是雾霾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今年1月的静稳天气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据预报,春节前后及未来十天,影响我国冷空气比较多,气象条件将有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所以,未来雾霾天气会减弱,只有少数地区会出现间歇性的雾霾天气。陈振林特别提醒: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燃放的高发期,“风力大时,燃放烟花爆竹会带来人身安全和火灾的隐患;风力不大时,静稳天气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各地的气象部门和相关部门不妨提供静稳天气条件的预报,提醒大家注意霾天气发生的可能性。”
未来“升级”霾预报标准
持续的雾霾天气会对交通、各行各业带来严重影响。陈振林说,除了要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力度,更需要加强多部门联动,完善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应急减排方案,“包括减少公用车辆出行,建议中小学取消学生室外锻炼,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限产停产等。”
陈振林说,气象部门联合环保部门一直在做霾的监测预警,新的霾预报标准已在修订中,未来PM2.5的观测资料将引入预报之中。目前,中央气象台已在尝试每天做两次雾霾的预报,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