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书法兼收藏家姚竹先生还是在十多年前,当时,我在东视执导《“蓝天下的至爱”———爱心全天大放送》节目。而姚竹曾任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的副会长、瑶竹文化艺术沙龙会长,又是收藏名馆“百瓶庐”的馆主(其馆名,竟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所题,见《斋名集观》一书)。那天适逢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他却带了一群中老年画家前来捐书画作品,表达他们对于社会慈善活动的大力支持!那些热情洋溢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们热心慈善的拳拳之心!那多位名家合作的字画,也分明倾注着这些中老年画家和书法家的一腔热血!这些,都使我深为感动,这是物欲世界中的净水!隆冬中涌动的暖流!从此,我便与姚竹交了朋友。
我在阅读新民晚报“夜光杯”时又发现署名“姚竹”的书法作品,很为他高兴。
我也深爱书法,与姚兄的家又相距不远,故退休后,常常有空便去观摩。终于探得,他几乎每天都要习字四小时左右,其坚韧的艺术志向和追求,可略见一斑。故有今日之成就,亦属水到渠成矣。吾观其字,如流水过崖,清洌而甘醇,底可见而流向不定;自由随意、豁达潇洒,清高空灵、朴素而纯真焉。
其作草书时,犹如太极拳师,先略作舒气凝神,少顷,便将毛笔饱蘸墨汁,开始在宣纸上左旋右转,有时如烟云翻滚,有时又好似江涛作声。运笔时疾时徐,有顿有挫,最后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观其未干之草字,可谓力透纸背,且粗中有细,细中有收,形、神、意、趣四者兼具矣。
讨教其习字经历,竟始于几十年前,受父亲之影响,自幼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白天练字,夜晚读帖,日日浸淫于书法之中。从柳欧诸碑入手,亦潜心研习王羲之、王献之、祝允明、米芾等古代名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飘动隽逸、蕴藉内含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