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7:家庭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贫家少年创作公益片“FAMILY”
萌萌
张德元步入社会不久,表情还很青涩
母亲是对张德元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萌萌

  在中央电视台荧屏上有一条感动了无数人的公益广告《爱的表达式》,这则公益广告通过对于英文单词“family”字母演变,诠释了“家”的温情与内涵。也许您不会想到,《爱的表达式》出自一名步入社会不久的贫困家庭少年——张德元。这位14岁失去父亲的少年对父母的感恩情怀、渴望回报父母的迫切心声,令人动容、让人叹息,也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来自内心深处的缅怀

  《爱的表达式》是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征集创意、经过包装制作后首条播出的公益广告。在张德元的作品里,字母F代表爸爸,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F变成一根强壮的树干;长大后,爸爸慢慢老去,F变成一个弯着腰拄着拐棍的老人……当屏幕上出现“爸爸妈妈我爱你”字样之后,随即又出现了这则公益广告的主题——家,有爱就有责任。

  张德元说:“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它之所以能直抵人心,‘情感落差’的造就(情节点的设置)才是关键所在。那就是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原本和谐的家庭关系在矛盾纠缠中呈现出的动荡不安。最后顺理成章地引出主题:FAMILY=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这样一来,似乎我们就找到了这则广告触动人心的根源——‘毁灭美好制造悲剧,及时补救重归温馨。’在此,我就暂且把这种广告效应称之为‘眼泪背后的微笑’吧!”

  张德元出生在山东省沾化县西马营村一个简陋的土坯房里。在张德元13岁那年岁末,父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次年4月医治无效过世。一瞬间,家里的担子仿佛都一股脑儿地压在了母亲孱弱的身上。那时,家里还有尚在闺中待嫁的大姐二姐,以及不谙世事的小德元。

  在张德元早年的记忆中,父亲曾在他童年的星空上涂抹了浓黑的一笔。爷爷奶奶去世得早,也许无法承受养家糊口之重,他的父亲早早就依恋杯中之物。张德元一直对母亲提心吊胆地亮着灯等着醉酒父亲回家的无数个寒夜记忆犹新,还有踉跄着的父亲一脚踹开门的无数个瞬间……甚至他曾为母亲打抱不平而怒骂过醉酒后不知分寸的父亲。张德元说:“我那时常在想,若非脾气暴躁的父亲嗜酒成性患病去世而致家道中落,那么敦厚善良的母亲也就不用承担那么多本不应承担的苦痛,大姐二姐出嫁时也不会哭得那么伤心了。”

  平常只是周六周日回家的张德元,断然不能体会母亲的辛劳,像类似于母亲冒着毒热的日头在地里拾棉花而致晕厥的事,是断然不会亲口告诉他的……

  张德元不会忘记,有一年夏天家里年久失修的围墙在连日的滂沱大雨中倒塌了,后来母亲和姐姐用成捆的玉米秸并排绑在一起暂当围墙使用,可谁料后来的一天下午,院子里晾晒的几百斤棉花被人顺手牵羊了。为此,母亲痛哭了一大场。而小德元当时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那段时间是那样的不让母亲省心,甚至会因饭菜咸淡的小事儿扔筷子碰碗地和她吵一顿……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艰辛的体会,张德元对父亲的认识逐渐改变,尽管这是父亲过世后的事。

  “爷爷奶奶那么早就去世了,父亲生前能把家操持成那样已实属不易。我从来没让他知道他在我心中如山一样的分量,更没亲口对他说过哪怕一句有关‘爱’的话,甚至在他弥留之际,都没来得及看他最后一眼……”

  “父母对子女们的爱像极了河上的坚冰,看似冷冷无期,但为了子女们待望的春天,却甘愿把自己撕碎成片片冰块,化为涓涓流淌的溪流,滋润他们绵绵的薄地。就算父母早已老去,那唯一的老照片也已被吹失在风里,可我们似乎都已没有了必要去哭泣,他们那熟悉的音容笑貌或许早已宛然刻在了我们的心里。”2008年,张德元在爸爸去世5周年的时候创作了一个小作品,灵感就来自于他内心深处的缅怀,他很想通过这个片子提醒大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爱要从现在开始’……”

  期望“FAMILY”是一盏灯

  忙于农活的德元母亲并没有从电视上看到过“family”作品,第一次看到还是从儿子带回来的光盘里看的。即便如此,仅看过一次的母亲还是感动得悄悄落泪了。

  2011年8月11日,张德元在杭州,无意中在论坛上看到了央视面向公众征集公益广告创意的消息,“于是我随手找出了为爸爸去世5周年创作的那个小作品,啪啪点动了几下鼠标就发了几份过去。”说到创作这则公益广告的初衷,张德元的理由有些奇特,“看了《功夫熊猫》、《花木兰》之后,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又有了一种冲动——是不是也可以将外国文化中的元素用于自己的创作?”最终,一直想表达对于家的热爱的张德元将目光锁定在了英文单词和字母上,“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特质,很多人都对FAMILY这个英文单词做这样的理解——‘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而我希望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来挖掘这个外来词的中国内涵。”

  让张德元没有想到的是,《爱的表达式》一经在央视播出,他宣扬的这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理念,激荡了无数人尘封已久的记忆,很多观众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感恩父母从现在开始,有爱就有责任”——这个主题伴随着这条公益广告迅速被博客、微博、个人空间转载、传看,引发了为人子女者的情感共鸣,好评如潮。它也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公益广告奖。真情实感的表达,击中了中国观众的泪腺。

  张德元回忆说,在2002年左右,山东卫视曾邀已逾耄耋之年的季羡林先生参与一则名为“善待老人,敬养父母”的公益广告的拍摄,片子以季老清贫的身世与其对母亲的追思为主线讲述了一段风树之悲的往事。“当时我年纪很小,但这部片子却让我从此牢牢记住了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即便现如今再度重温此片,季老的那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仍让我感触颇深。这则公益广告对我影响很深。”

  “我觉得我们青年人有责任更有义务把这种沿袭千年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并发扬下去。”张德元说,“近期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也确实令人感到汗颜,小悦悦事件中那对冷漠的母女让我见识到原来所谓伟大的母爱也不过如此狭隘,中国最小博士生逼父母买房这件事更是让我感到了当代教育的严重缺失及人性的扭曲……这些要改变。”

  张德元说,“创作公益广告需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感知生活,切忌用愤世嫉俗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世界,做一些人云亦云的无谓鞭挞,点滴奉献远比鞭挞要更有价值。”

  入选央视公益广告并获奖的经历,给张德元带来了很多,荣誉、奖金、广告公司伸出的橄榄枝……张德元把万元奖金给了母亲,把荣誉证书压在了箱底,整理好思路又是新的启程。如今,张德元在宁波一家影视动漫公司从事后期制作工作,“现在的工作比较忙碌,但公益广告的创作,会一直走下去。”

  要给母亲最好的生活

  母亲是张德元人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张德元曾写过一篇《家》的随笔:“母亲大半生勤勤恳恳,本本分分,以至于你翻遍词典都够呛找得到一个词来形容再平凡不过的她。身为人母,她似乎从未奢望过作为儿子的我能够衣锦还乡,但求平平安安就好。”由于母亲没有文化,电话都不太会用。张德元说:“印象里,她平常不怎么关心我的学习,只知道嘘寒问暖,所以我对母亲日渐产生隔阂,渐渐养成了孤僻的性子。”

  2008年高考失利,张德元固执地选择了一所私立电脑学校,报了一个亲友们都认为会“打水漂”的专业影视动漫。此前,妈妈希望他进化工厂当工人或去当兵,还求亲戚们帮忙。“我不愿过分依赖亲戚们,我相信奔放的生命,总会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出路。与其被他们识破我内心的彷徨与挣扎,还不如让他们先对我彻底失望一次。”进入学校后他才逐渐发现,现实状况比预想中的还要糟糕,师资不稳定、校址搬迁……“有一次年假过完返校,那天母亲并没像往常那样送我出门。我猜想着她肯定还在为之前的事情生气。当我沿着坑洼的街道走出家门很远后,忽听身后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一刻,我的心被狠狠撞击着,羞愧难当,眼眶瞬间湿润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是多年以来她亲自放的第一串鞭炮……我真不知道,我那轻轻地一个转身,硬生生地扯断了她多少缕念想。”

  毕业后,张德元辗转于几个城市之间,在水泥钢筋的夹缝中找寻理想生存的缝隙。那时的他已经觉得向家里伸手要钱是件很丢脸的事。为了生活费问题,他曾在一家餐馆做了数月钟点工,甚至还曾和另一位同学去应聘群众演员,“但绝不轻言放弃。”至今想起,他都感觉那段日子不堪回首,甚至有些逃避,连妈妈来个电话都觉得烦,不愿意接。后来,他找了家影视公司做后期,虽说在经济上能独立了,但漂泊在外总难免磕磕绊绊,渐渐切身体会到老一辈打拼家业的举步维艰之处。“平常一年到头很少回家,虽然知道妈妈在家里翘首盼儿,习惯性地‘报喜不报忧’无疑就成了对家人最好的报答。”

  张德元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以后若能安稳下来了,一定要多陪陪母亲四处走走。张德元说,“我知道走近走远的并不是她所在乎的,最重要的是孩子都能在她身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地产资讯
   第A23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社会与法
   第A26版:时事热议/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A28版:东方大律师/社会与法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经济点评
   第B04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基金纵横
   第B08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12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民生上海
   第B14版:品质嘉定 美丽新城
   第B15版:品质嘉定 美丽新城
   第B16版:民生上海
   第B17版:家庭周刊
   第B18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19版:首届上海荷花展
   第B20版:上海人家/家庭周刊
   第B21版:现代家居
   第B22版:实用谋划/现代家居
   第B23版:家装之窗
   第B24版:家装专版
   第B25版:好吃周刊
   第B2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8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2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地产资讯
   第B32版:广告
贫家少年创作公益片“FAMILY”
本期导读
新民晚报家庭周刊B17贫家少年创作公益片“FAMILY” 2013-07-19 2 2013年07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