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叶片在出水、出泥前,对折卷成双筒、端尖,而且紧贴叶柄成一直线;花蕾出水、出泥前被萼片包裹、端尖,体形几乎与花柄等粗。这样它们可以减小出泥出水时的阻力。叶与花的表皮部都有保护组织,外层有角质与蜡质,能起到防水作用,表皮上又有气孔与外界空气交流。花瓣表面的每个细胞,都有一个乳头状突起,而且在花蕾阶段,萼片与花瓣层层紧抱。如此结构,自然水不能透进,泥巴也粘附不上。“出淤泥而不染”这句名言,不也是对荷花形态结构的写实吗?
为什么赏荷、摄荷宜在清晨?
这是因为荷花光彩照人的最佳时刻在清晨,与荷花的开花习性有关。荷花的单朵花期,一般为3-4天,每日早开午闭,以第一天上午6-8时开者,露珠粘附,花中的鲜黄幼嫩的花托(莲蓬)顶部的心皮上,粘液晶莹明亮,花丝(雄蕊)四射或攀附于花托周边,刚劲有力,花瓣色泽艳丽,精神抖擞,最能显示荷花的英姿美态。若在花开的第二、三天拍荷,花托的心皮(发育中的莲子)因已受精,粘液干疮变黑、雄蕊散懒,花瓣褪色,精神萎靡,其作品很难全面反映荷花的精神风貌。
雨水落在荷叶上为何能形成滚动的水珠?
这要从荷叶的构造说起。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构成。叶面的上表皮为一层细胞,外壁具角质和蜡粉,每个细胞都有脂质乳头状突起,故触之粗糙,有毛茸感。从电镜观察,乳突好像一座座毗连的陡峭雪峰。故雨水落在荷叶上,立即凝成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在叶片上滚动,并不浸湿荷叶。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属于一种不湿润现象。
为什么有的荷叶浮在水面?有的挺立空中?
这与叶片的着生部位和萌发的早晚有关。荷花的叶分3种,不同发育阶段形成不同的叶:从种藕头年顶芽中产生的叶,形小柄细,浮于水面,称为“荷钱”,又叫“钱叶”;最初从地下茎上1-4节长出略大于荷钱的叶,也因柄软不能自立,故叫“浮叶”;后来从地下茎五、六节后长出高而粗硬的叶柄,挺出水面立于空中的叶,叫“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