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边倒”历史时期的过来人,对莫斯科的红场、克里姆林宫和列宁墓等的知识和了解,都是通过书本、新闻报道和影视等渠道获取的,加上对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和毛泽东纪念堂的直观和借鉴,在脑子里形成了对红场、克宫和列宁墓的完整而美好的想象。对这种想象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也从来没有怀疑或动摇。对这次莫斯科之行原本也只想去求证和补充,根本没有想到会被颠覆。
那天凌晨从浦东机场出发,经过10个小时的飞行,于第二天当地时间九时抵达莫斯科,走出机场后没有休息,导游把大家直接带去红场参观。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来到一座红色大楼俄罗斯博物馆旁的大广场,被告知,这就是红场。我很惊诧。
红场之东就是我久已心向往之的克里姆林宫,西侧则是长达百米的黄色三层楼建筑,这是俄罗斯最大最著名的商场。商场与克宫相距不足百米,这就是红场的阔度。从红场南端的博物馆至商场到底矗立的瓦西里教堂,南北相距也只有两百米光景,这便是红场的长度。红场的东西南北为一个长方形。综观红场其总面积据说达四万平方米,实际上只有天安门广场的四分之一。低头再看红场的地面,也不是完整的水泥地,而是由一块块的地砖铺设。当然这种地砖坚固而厚实,其颜色和质地颇似我国古代修建城墙的砌砖,不过每块只有一半那么大小。我当然坚信,这种地砖的抗压能力是超强的。红场的地平面也不是平坦的一片,而是鲫鱼背式的,中间略高,四边略低,坡度相当明显。纵览红场也没有特定设施,连一根旗杆也没有,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国旗也无从在高空中迎风飘扬。红场格局的简朴无华,令人吃惊。
红场是莫斯科的心脏,当然是俄罗斯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她有着光荣的历史。相传她在战火中诞生。1812年,法国拿破仑带领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攻打莫斯科。俄国军民在库图佐夫将军的率领下,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而主动撤离,并发出两条命令,一是把粮食全部带走,不能带的就埋在地下;二是在撤离时把住房全部点火烧掉。莫斯科形成一片火海。不久,莫斯科光复,侵略军被驱逐出俄罗斯。为了庆祝和纪念这次卫国战争的胜利,红场由此得名,成为里程碑。两百年来,红场见证和经历了多次震惊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在红场经受检阅后,浩浩荡荡地直接开赴战争最前线打击德国法西斯侵略军。
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完美境界,而两者的常态却并不一致。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但内容总是主导的。红场也是这样的。面对红场貌不惊人,但其内容却是深邃而丰厚,并且意义重大,影响永远。这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