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上海人喜欢酱瓜泡饭。早些年,夏天的傍晚时分,大家就将弄堂晒了一天的地面泼上水,待暑气稍退,就摆上桌子板凳开晚饭了。
这时,你要是从前弄堂走到后弄堂,一路瞧过去,各家的餐桌上不管摆几只菜,但一盆酱瓜是少不了的。
这酱瓜的确好,甜津津咸咪咪真能下饭。我那时尚年轻,开水淘冷饭,两块酱瓜,一大碗泡饭就下肚了。我父亲是位中学教师,喜欢咪两口小老酒,下酒菜就是酱瓜。他流了一天汗,几块酱瓜落肚,顿时神清气爽,来了劲道。晚上挑灯夜战,再批改一摞子作业本也就不在话下。
当时上海酱瓜品种繁多,瓶装的扬州酱瓜是名牌,可抵肉价钿。而一般酱园里散装的,可以称斤头,价钱就便宜多了。档次再低点的,就是小贩脚踏车上挂两个桶,到弄堂里来吆喝着卖的,花二三毛钱就可买上一大碗。不过,那时一般居民,大多还是自家自己腌制——更便宜么!有的人家用黄瓜茄子,有的还把吃剩的西瓜皮用盐一渍,太阳下晒晒塞到钵头里腌来吃。这不要钱的西瓜皮,也能做成好吃的酱菜,难怪外地人说上海人会过日脚。
我妈妈是腌黄瓜的高手,她腌的黄瓜是改良的苏北风味。首先,她将黄瓜、蚕豆瓣和面粉蒸熟发酵,加盐水调成酱坯,再在酱坯里加入甘草——这一点改良是根据我浦东的奶奶的秘方。这样做的酱甘甜香糯,腌制出来的酱瓜更可口。
这些年,自家腌制酱瓜的已成凤毛麟角。尽管每晚饭桌上小菜琳琅满目,但每每吃到最后,我常会感叹:“来碗酱瓜泡饭该多好!”唉,自母亲去世,我和那“自家酱瓜”就断了缘分。
日前去崇明旅游,当地朋友特别带我们参观有机黄瓜园。走进瓜棚,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满眼都是吊在架上的大大小小的黄瓜,条条青翠欲滴。采购了一些回家,我要圆一个梦——自己腌制酱黄瓜。
腌制酱黄瓜,当年母亲是要先做酱的。做酱太麻烦,我就下功夫做了个卤腌黄瓜。试验了几次,一次比一次好,到最后有几处似乎还胜过了妈妈:一是颜色碧绿生青,水分充足;二是清香脆嫩;三是制作期只要三天时间,缩短了周期;四是可根据不同口味调味;五是绝对清洁卫生。
一次举办家宴,开席第一菜,我就上了盆腌黄瓜。大家一尝,清香浓郁,甜辣咸多味融合,顿时一扫而光,还纷纷嚷嚷着要我传授制作。
其实制作并不难:第一,选购鲜嫩黄瓜,洗净一剖四开,切成小段,用盐腌渍,置于冰箱冷藏室。第二,熬卤料。生抽一斤,冰糖甘草糖桂花蜂蜜煮沸后,再放入味精高粱酒胡椒粉或红辣椒等。第三,将腌渍黄瓜挤干水分,放入冷却了的卤料里,装进食品袋,扎紧袋口,置冰箱冷藏。三天后,鲜嫩蹦脆的腌黄瓜就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