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被重视、被解决,常常带来百姓的福祉,然而,民生无度,也会惹祸。老子曰:“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此乃生活哲理,常常被现实案例所验证。
近日,美国底特律市申请破产之事,震动着国际舆论。时事评论员们都发表“警示”之言,大都说到此城产业结构单一,吊在“汽车业”一棵树上,结果,金融危机一来,殃及了实体经济,底特律的陷落成为“典型”。
据笔者深层次观察,其实是这个城市不堪福利负担的缘故。
底特律是美国著名的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本部,是全球最牛的汽车城,相应地,美国的汽车工人也成为世界小时工资最高的个人,一般发达国家工人小时工资15美元,底特律汽车工人平均35元,外加各种福利,大致为70美元。据称美国的汽车工人理所当然挤入“中产阶级”行列。由此,一旦遇到经济危机,这里的汽车公司就难以应付如此沉重的生产成本。城市开销来自这类大企业,它们入不敷出了,城市的税赋来源也成问题。如大名鼎鼎的通用,2008年的危机中,度日如年,还好上海浦东的通用,“成本轻盈”,起到通用公司凤凰涅槃的作用。
“福利”两字,使我想起以前考察瑞典时听闻的一件事。接待我们代表团的是一位来自天津的导游王先生,他对我说,他女儿到读小学的年龄,让她移居瑞典,需要读瑞典语言学校,离居住地约15公里,有公交车,女儿小,不放心,问及校方有没有校车,被告知说此处没有,但可申请学校派车接送。申请后,被批准了。没有想到的是,此区域接送的只有他女儿一人,派的是一辆奔驰轿车,女儿上学“好不威风”。邻居羡慕至极,也兴冲冲去申请,被告知不批准,原来根据各人的收入不同,有不同的福利待遇。瑞典议会、地方议会每年就是在讨论福利的细则,还得配备“精算师”呢。我想,好是好,但负担太重,太累。当然,北欧有他们特有的资源、环境和人文条件,但福利负担太重,也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及一些经济学家们所诟病的话题。
近日,一则案例吸引了我。说的是希腊政府主权债务危机之困的经济学思考。王军的文章说,希腊这个小国举国民众“吃大锅饭”,福利开销高居不下。希腊人平均退休年龄53岁,穿着讲究名牌,用车都是奔驰宝马,除国定假、周休假以外,每年有六周集中休假。希腊人时兴出国度假,近一点的地方还说不出口。执政党为“犒赏选民”,把公务员职位大肆派发,公务员范围宽泛、人满为患。除通常的公务员满满当当以外,包括出纳、教师、医生、教士,以及码头工人(因为较为劳累吧)都算公务员,总数为1200万人,是希腊劳动人口的27%。希腊政客和选民之间“投桃报李”,政治家为争夺选票,许诺各种福利给民众,难有使命感。民众也为各种税收,承担数不清的负担。“如果你要买票上船,你就要付10%的额外费用给码头工人养老;如果你要买一张足球赛门票,你要付25%额外费用给警察养老基金”。据统计,希腊大约设立了100多种如此这般的各种收费,每年这类收费资金超过其GDP的30%。在这次危机中,希腊的政府债务余额高达170%(正常的国际警戒线应该在60%),失业率在20%(国际警戒线在6%)。
民生问题、民生呼唤,是各级政府办事的第一信号。这在转型社会、社会问题频发的我们这里,视为一种可称赞的行动规则。然而,民生走过头,会变成“民粹”。许诺给民众国力难以达到的福利,也会成为“空头支票”。到头来,带来的不是福祉,而是祸害。我们需要的是从实际出发,从实力出发,解决民生问题。由于我们的官员的作风问题,官僚主义造成的民众生活的不便、不适,也可以说也不必多花钱的,须“照镜子”,改进作风,实事实办;而因形式主义、享乐之风、奢靡之风,摆派头、讲排场,多用宝贵资金的,则要敢于“洗洗澡”,把真金白银用在改善民生上。底特律、希腊的案例警示我们,民生问题的解决既要紧迫,又应有序有度有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