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20余位“老板”,最早几乎都是嘉丰棉纺织厂的员工。在厂里时,他们就是时髦的小乐队青年。不过,因顺应国企改革的浪潮,他们在下岗后的当务之急是谋求生计。其中不少人就下了海。金国樑开了专做打包带的工厂,刘良放不下音乐就去借了车库开琴行,李峰也自己开了公司……唯一的“非老板”是在幼儿园当营养师的郑嘉东。
10年前,曾与“小乐队青年”同为纺织厂同事的严镇华,成为嘉定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主任。她有意让这支当年的小乐队重组并服务于社区居民。于是,她主动开放社区文化中心的排练和演出场地,并购买了一批乐器。断了20年的琴弦,重新弹奏,该给乐队起什么名字好呢?曾经下岗的青工,此时都已成了五六十岁的老板,于是“Boss乐队”的名字就应运而生。
市民文化节期间,有一场公益演出恰好与金国樑同客户签合同的日子重合了。金老板毫不犹豫地回掉了合同:“音乐是我半条命,而且每个乐手在乐队里都是不可替代的,合同不签就不签了。”后来,当对方知道他是要为百姓免费演出时,感觉他是一个“有公益心、讲究诚信”的生意伙伴,于是追着他又补签了30多万元的合同。2011年10月,他们还被央视选中,以一曲《同桌的你》登上了《梦想合唱团》的舞台——副团长许彬主唱,其余成员伴奏。
把音乐和关爱,输送到更多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宗旨。66岁的毛嘉国,在市民文化节合唱大赛期间,还同时为菊园新区合唱队和嘉定红十字志愿者合唱团担任辅导老师,帮助前者进入了决赛。刘良刚开琴行时的本钱都是向别人借的,门面还只能安置在车库里。如今,他已经成为上海吉他协会常务理事,还为团市委打造了蓝光乐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乐队最大的快乐是有人一起分享”,他表示:“起步时,大家对我帮助很大很宽容,所以要回馈大家。”
回馈的方法——就是近7年来,每月最后一个周六,这支乐队都免费为社区居民的舞会吹奏响生活圆舞曲。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