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上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持放映艺术电影,不取分文,几把椅子、一面白墙、一张影碟,他们就是上海民间电影放映团体,他们的坚持,加深了上海这座城市和艺术电影的联结。记者在采访中粗略统计,上海目前拥有大大小小的民间电影放映团体约30余家。
1 现状:数量众多
【电影公社】
从2002年成立到至今,电影公社在豆瓣网上已经有了近6000名社员。11年来,每逢周二或周三,就会有公社成员去网上发公告,进行电影无偿放映。2010年,公社增添了周六下午场,变成了一周两次,除了国定长假和上海电影节,其余时间风雨无阻,共计放映影片近600部。
【图宾根木匠电影沙龙】
在豆瓣小站中拥有4.3万追随者的图宾根木匠电影沙龙,也是一个年轻又有活力的团体,由影评人虞昕在2008年4月创立。6年来,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和过硬的放映质量,成员人数越来越多。
【老电影咖啡馆】
位于多伦路的老电影咖啡馆,是民间电影放映团体的“鼻祖”。自2001年开业以来,咖啡馆老板收集了约1000部国内外黑白影片,主要是上海上世纪20到40年代的作品。
负责管理经营的赵女士告诉记者,来咖啡馆点播电影的顾客非常多,所有的点播都是免费。买一杯十几块钱的咖啡,就可以消磨一个下午,看上几部经典的老片。
2 困难:场地难觅
对于这些公益性质的民间电影放映团体来说,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缺片源,不是缺观众,而是缺场地。比如电影公社,一开始的放映场地是一个只能容纳七八个人的小屋子。随着成员人数的增加,场地几次变更,为放映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直到3年前,才固定在打浦文化活动中心。
这些民间电影放映团体因为没有盈利,所以只能寻找那些免费场地,选择和咖啡馆与书店合作,采取观影免费、自愿消费的模式。虞昕告诉记者,图宾根木匠电影沙龙同样也为场地犯过难,最初的放映场所犀牛书店在不久之后就歇业了,之后沙龙就开始“打游击”,哪里有免费的场地就去哪儿。虞昕说,公益放映因为找不到室内场地,有些放映团体只能选择露天放映:找一面白墙就开始放电影,总能吸引到不少周边居民和路人。
3 社会:宽容帮助
上海的这些民间电影放映团体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全凭一腔热情,所以只能在边缘求生。
■ 上海的盛律师告诉记者,只有那些取得了电影放映许可证的社团,才能在放映时收取门票作为持续发展的手段,没有许可证的团体如果有任何盈利性放映行为,就涉嫌非法。
■ 编剧yoyo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些有名的民间放映团体,如真实影院电影沙龙、电影101工作室,都没能熬过时间的消磨,随着核心人员的退出而渐渐消亡。
■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刘海波认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这些民间电影放映团体最大的宽容和帮助,“他们的存在是调和这个城市商业电影氛围的有效手段。”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