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宝俊说,自贸区挂牌以来社会投资热情高涨。截至本月22日,已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并办理业务超过5.8万人次,其中企业办理核名近6000户。“工商一口受理”共办结新设企业1434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38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5.6亿美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近1500万美元。内资新设企业1396家,内资注册资本超过347亿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近2500万元。新设企业以贸易、服务类为主,分别占69%和26%。目前已有40家金融机构入驻。在服务业开放方面,自贸区带动效应初显。
有记者问及自贸区土地和业态问题,艾宝俊表示,现在自贸区内有70%土地原来是工业用地,仍有30%空间可发展服务业。自贸区四个区域功能一致,有些区域空间还很大。下一步将研究土地高效利用模式,在生态友好的环境下,评估调整地理空间的可能。
欢迎“巨舰”,不拒“细流”。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用数据说明:目前入驻自贸区的企业注册资金金额最高50亿元,最低3万元。
金融时报记者的问题是:自贸区挂牌前各方对其寄予厚望,现在对它的作用是否又有些低估了?艾宝俊回答:自贸区建设正按国务院公布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进展顺利,一些方面已超过预期。据了解,很多大公司,包括世界500强企业,需经研究战略部门研究分析评估,按业务发展方向决策投资。如果说市场主体目前有啥失望,可能是期望一些具体细则更快出台。
关于2014版负面清单的进展,艾宝俊表示,正在征求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等各方意见,应该说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